佛教在中国的分支 不同分支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

如题所述

  这个命题好大。
  佛教在中国大类上分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建筑特征:
  1.金顶是藏地寺院建筑主要殿堂的标志;2.门窗多为长方形,较内地门窗用材小,窗上设小窗户为可开启部分;3.梁柱柱头、柱身常装饰着各种花饰雕镂或彩画,主要图案有覆莲、仰莲、卷草、云纹、火焰及宝轮等等,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梁上常施彩画,梁头、雀替则多用高肉木雕或镂空木雕花饰,涂重彩、色彩艳丽、浑厚,与室内木柱等连成整体,有一定的艺术效果;4.宝塔、倒钟、宝轮、金盘、金鹿、覆莲、金幢经幡、套兽等鎏金饰物;5.宗教内容题材彩画、壁画。
  汉传佛教建筑特征:
  印度形式的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汉传,精舍式建筑逐渐演变为我国的塔庙,支提式则演变为石窟寺。
  一,石窟式,其最主要的特征为“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石窟内佛教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建筑上1.首先利用石质比较坚固,不易损坏,岩窟冬温夏凉,且比用砖瓦建筑寺庙节省费用,开凿于人迹罕至、环境幽雅的僻静山林,非常有利于修行者坐禅诵经、静心修行和闭关。2.开凿石窟,在其中恭敬塑画佛菩萨圣像和佛教壁画、修建佛塔、开凿佛堂、静修室,供人恭敬礼拜、瞻仰、举办一些佛事活动和静修,广结佛缘,以此弘扬和传播佛教。3.因其坚固,耐风化,故开凿石窟也有希冀佛法能传世永久、护国护教之意。因此,历史上有很多佛教信众都很乐意于开凿佛教石窟。
  二,精舍式,采用传统宫殿建筑形式。1.寺院一般以殿堂(又称正殿、大殿或大雄宝殿)为主体。殿堂的屋顶,较多地采用庑殿、歇山、重檐、悬山、硬山、卷棚等样式。2.斗拱”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兼具结构、造型、装饰多重功能,斗拱由多种形状各异的木块重叠装配而成,位于柱顶、额枋、梁枋与屋顶之间,它的使用可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剪力,此外,还兼有装饰作用并表现尊贵等级。3.大殿一般采用梁柱结构。这种木构架,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做成,可抗地震的破坏。
  建筑格局上看,我国建筑群体的平面布局,多为均衡对称,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线为辅,通过暗示、烘托、对比等手法,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的美学特征。一般佛寺的建筑,也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法堂,再后面为藏经楼。
  唐宋时代,禅宗兴起后,提倡“七堂伽蓝”制,即建有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到了明代以后,七堂伽蓝已有定式,即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东西配殿则为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 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接待四海云游僧人居住。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主要为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有了这两组建筑,方可称为“寺”。庭院布局以四合院最为典型,从表面看,四合院是一个封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但实际上,宽大的庭院,使用中灵活多变,适应性很强。所以宫殿、衙署、佛寺、住宅等建筑,都普遍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5
佛教在中国大类上分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汉地的佛教建筑多是传统庭院寺庙风格,采用建筑群体的平面布局,多为均衡对称,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线为辅,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庄严含蓄”的美学特征。一般佛寺的建筑,也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法堂,再后面为藏经楼。
藏地则多采用金顶白塔式风格,体现出金碧辉煌、恢弘富华、庄严盛大的风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