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是什么?

如题所述

艺术价值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价值,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

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扩展资料:

国内影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

从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中,看到《红楼梦》已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中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在谈论时,有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民间戏曲、弹词演出《红楼梦》时,观众为之“感叹欷 ,声泪俱下”(梁恭辰《劝戒四录》)。甚至有人读了《红楼梦》,由于酷爱书中人物以至痴狂(见 《三借庐赘谈》《庸床斋笔记》等书)。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红楼梦》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给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至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就更不胜枚举。

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红楼梦》是一部古代完美的艺术小说和百科全书。曹雪芹在小说里几乎用尽了所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展现出了文学艺术具有的几乎所有神采魅力。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哲理小说的特殊需要,因为只有用相适应的文体和手法刻画代表不同哲学思想的人物典型,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不过在曹雪芹看来,自己采用的表现手段并非就都是可取的,它们也有深浅、雅俗之分,有的甚至是他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所谓“敷演”,只是在篇幅上都做了恰当的控制。作者认为真正的艺术应与人性本质相适应,能与人产生互动感应和精神愉悦。真正的艺术品则应贴近现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作者认为惟有追求艺术真谛和创作艺术真品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最体现人生价值,最能发挥人的巨大潜能的伟大事业。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将目光进一步放开,认为一切须用到人的正确思维,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工作都值得去做,从而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并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如同一棵兀自从窒息的泥土中突破出来的生机盎然、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也许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过于茂盛,果实过于诱人,以至于掩去了它强大的枝干,让我们很多人都只是惊叹它的艺术之美,未能进一步领略它精深的哲学和政治微奥。如果说《红楼梦》的艺术带给人的是痴迷、颤栗的话,那么它的哲理和政治带给人的就是理智和冷静。除此以外,笔者认为《红楼梦》还是现代科学的胚胎,其中不但能找到辩证法、逻辑、美学、心理学、发生学、经济学,还能找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线性代数、极限、概率论、时空相对论、量子力学、能量聚散和转化、光学、化学等学科的雏形。笔者认为《红楼梦》是探讨真理的书,既可以从它身上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也可以用它验证现有理论的正确性,不管人文还是自然学科都适用。借用纪伯伦的一句诗可作为《红楼梦》的自述:“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 《红楼梦》不但在哲学、政治和艺术百科上都分别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且还将它们结合得非常缜密协调,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自足的整体。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巨制如《红楼梦》的宏篇不知需有多少次的妙手偶得。这哪里还是偶得,必然存在一段长时间的精心构思和灵感涌动。仅仅是第一回就字字珠玑,让人一生都难以完全理解和消化。作者这种超强的构思和写作能力除了不可否认的天赋之外,更是得益于他的能够创造无限新价值哲学理念的帮助,也就是说这一理念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人性和社会的本质,而且对于人的能量、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强的开发、提升和聚积功能。这一点是其它哲学理论想做到却无法做到的。他自己就现身说法,用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能量将一部顶峰之作令人信服地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让研究它的文章堆积如山。但作者对此为什么却再三谦虚自嘲呢?就像儒家所说的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一样,作者也认为在自己的哲学里人人都可以成为曹雪芹,只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他的哲学,我们后人一定也能达到或超过他的境界。儒家的楷模是道德的超人,曹氏哲学的楷模则是人性的超人,代表了人类未来进化的方向。曹雪芹本人则不过是第一个实践者而已,也就是说他只意在“空前”,不想“绝后”。曹雪芹很慷慨,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对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