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现行交易时,不是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

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允公价值。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扩展资料:

公允价值判断方式: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要求采用该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7

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扩展资料:

从理论上说公允价值的来源应该是两种: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后者表面上看有普遍的适用范围,但是实际上要求详细的现金流量预测、终值的预计和合理的风险调整后的折现率,而这些数据的输入牵涉主观判断,其微小的变化对于所推导的公允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为了规避这些现实操作中的技术性风险,根据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条件,将其来源分为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价值评估模型和交易对手提供等三种,而现时中常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应该慎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0

1、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2、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1)《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范的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

(3)《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范的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

(4)《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范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工具。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3、公允价值不适用范围:

对于存货准则规范的可变现净值、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类似但并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股份支付和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也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

4、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1)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2)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

(3)有序交易发生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4)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

扩展资料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从资产销售中收到或因负债转移而支付的价格。

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时,市场价格就是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资产或负债的多个市场时,则“最有利的”市场上的价格可以用来确定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计量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龟价值。

举个例:比如一台笔记本,商家标价4000块,实际上所有销售该笔记本的商家普遍能接受的价格是3500。一个不熟悉该笔记本市场情况的人用4000块买了下来,商家多赚了500块。虽然是在公平交易和自愿情况下确定的价格,但并不是这台笔记本的公允价值。但是对另外一个熟悉市场情况的人,却用3500买了下来。而这3500,就是这台笔记本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扩展资料:

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只要某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是被并企业的,都需对其确定公允价值,如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行动计划成本、开发某配方成本等等。

11、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定期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且代表了在正常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

1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正常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资产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现行交易时,不是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

    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2.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  

3.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4.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 

5.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  

    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2.可操作性较差  

3.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4.信息成本较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