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八十回后各种结局哪个最符合曹雪芹的本意?

高额的续写显然存在漏洞,刘心武的说法有它的道理,随着红学的不断发展,最终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目前市售的《红楼梦》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以“脂本”前八十回配以程高本后四十回
这类是目前的主流,包括最通行的人民文学版。根据底本选用的不同,还可以细分:

1、前八十回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配以“程乙本”后四十回,主要是红研所校注本以及根据这个本子翻印的各种本子。
2、以“戚序本”为底本:俞平伯先生五十年代校订的本子,前八十回以“戚序本”为底本,并参校各抄本作了大量改动,后四十回以“程乙本”为底本。现在市面上已经不容易见到。
3、以“列藏本”为底本:山西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前八十回采用“列藏本”作为底本。
4、各本参校:即不固定某一个本子作为底本,选用各种版本参校,择善而从,蔡义江校本、郑庆山校本,刘世德校本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周汝昌校本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配补程高本的后四十回,而在书末附有周汝昌的“探佚”成果。

二、以“程甲本”为底本
欧阳健先生在九十年代初首倡“脂本脂批作伪说”,认为现在发现的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大量抄本都是民国时期炮制的赝品,《红楼梦》现存最古、最近的版本是初刊本,即程伟元、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刊印的“程甲本”。并且亲自将“程甲本”点校,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近年又有再版,目前还能够买得到。

三、以“程乙本”为底本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汪原放点校本和文革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都是以“程乙本”为底本。

我个人比较认同欧阳健先生的研究成果,如果对照一下的话也可以看出,“程甲本”在文字上和内容上都明显优于诸抄本。
我觉得最大的失误在于刘心武总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

不可否认,刘心武的有些观点是有些道理的,比如说他认为林黛玉的死亡和水有关,我觉得分析的有理有据。

但另外,他关于秦可卿的研究我觉得过于牵强。书中,关于秦可卿的身世确实颇多疑点,她的出身,她如何能成为宁国府的女当家人,为何贾家上下都喜欢她,她怎么死的。这些都像是一个谜,引得众多红学家竞相研究。然而我觉得照刘心武所说,秦可卿是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我觉得过于牵强附会。

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惊世巨著,自然是经历过人事变幻,家道沉浮的,他笔下的人物肯定也是被他授予了灵魂,也许就是他曾经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隐去他们的名字,写出比较特别的个性,这样才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本不一样的书。但是不一定要把每个人物都划定现实中的特定原型。就如秦可卿,也许曹雪芹通过书想要表达一些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这并不是说他要把康熙末年的政治风云隐含在自己书中,让后人明白。

所以,我看了刘心武的第一本解说红楼之后,觉得他的失误之处就在于秦可卿这一部分。他的后面的我就没有看了。

一家之见,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