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第一,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专治统治,民主法制因素缺失,人治因素根深蒂固,权高于法的观念牢固地根植于行政管理者的心里。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现实生活中,公务员的法律意识仍比较淡薄,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还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从而造成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缺失。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公务员代表政府的形象,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遵守和对政府的信任。要提升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首要的是要求公务员按照宪法、法律、法规行事,学好和用好法律,在行政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和规则办事,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克服以人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树立法大于权,依法行政的观念。

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还需要公务员进一步得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必须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当前尤其要真正树立以下三个观念:一是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二是法律权威观念。树立法律权威意识,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至关重要,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是坚持程序正义的观念。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任何机关及公务员在行政中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遵守好回避制度,给予行政相对人充分的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第二,从自身岗位出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根据依法行政的内容,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时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和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公务员的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水准。换句话说,不懂法知法你怎样去执法?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在现实中,公务员不懂法的情况却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公务员不仅要自身的管理水平高、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法律水平也必须高,公务员不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而且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部门及位置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来协调人们的经济、政治等社会行为。更重要的是系统的学习,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公务员要带头守法和用法,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守法的公务员执好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广大公务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法律的程序办事,同时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也要守法和用法,培养自己的守法意识,监督自己的行为,把法的意志贯彻到依法行政的具体活动中去,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务员自身的守法、用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也是依法行政处理各种法律关系问题的前提。

第三,遵守行政道德,奉行公正廉洁。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维持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合理、正当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在现阶段,出现了公务员知法犯法和行政失当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员缺乏必要的道德修养,行政道德意识淡薄。由于行政主体行使的是国家权力,因此人们对其期望和要求都很高,他们也理应承担更多、更高的义务。行政主体对行政道德规范的违背,可能招致党纪、政纪的处分甚至民法、刑律的制裁,因此,推进行政道德规范法制化进程迫在眉睫。行政道德规范法规的内容应包括:公务员行政道德规范;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培训制度;监督行政道德规范执行的专门机构;违反行政道德规范的责任方式等。

公务员行政道德要求的核心就是公正廉明。公务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对于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公务员只有用其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而绝不能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因而,这就需要公务员应具有公正廉明意识。所谓“公”,是指大公无私,勤俭奉公,严于律己,秉公执法;所谓“正”,是指为人正派,刚正不阿,执法正确,公允持平;所谓“廉”,是指廉洁自律,见利思义,反贪拒贿,廉洁自守;所谓“明”,是指光明磊落,办事公开,尽职尽责,练达明职。这是公正廉明意识的基本含义。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公务员要有效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就需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公正廉明意识。这就要求公务员以身作则,带头公正廉明,作出表率。凡是该办的快办,办好;凡是不该办的坚决不办;不讲人缘,不拉关系。

第四,正确处理好政策执行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政策是政党、国家或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略。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态势,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及时、正确地制定政策。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必须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处理好政策执行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政策活动及其生效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成现实,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政策目标也实现不了”。毛泽东早就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公务员要坚持在政策执行中依法行政。在执行政策时要准确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界限,认真分析政策执行和依法行政的结合点。要自觉弄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按照什么法定程序来执行政策等。

公务员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政策执行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一定的执行手段,政策执行手段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改进政策执行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些手段,更有效地完成政策执行任务。政策执行活动相当复杂,依法行政是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依法行政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同时也包括国家各类管理机构制订和实施的各种类似于法律、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法律手段除了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外,它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所谓的稳定性,是指行政法规一经国家立法和行政机关颁布,就将在一定时期内生效,不会经常变动,更不允许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随意更改。行政法律和法规的修订必须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由国家立法和行政机关遵循立法程序进行。所谓的规范性,是指它对—般人普遍适用,对其效力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和个人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法律和法规都要用极其严格的语言,不能发生歧义,因为它是作为评价不同人们行为的共同标准。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不得互相冲突,法规要服从法律,一般法律又要服从宪法。

依法行政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法律手段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解决那些共性的问题。但是,在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时,还需要与行政手段等相互补充。

第五,树立法律约束和法律服务意识,规范和提高行政执法行为。每个公务员应树立法律约束意识和讲原则、讲公道、讲纪律的自我约束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有调查显示,《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许可事项的办理更加慎重、规范了,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办理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办理的速度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要带头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地把自己的行政行为纳入法律规范之内,依法、有序地运行。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诚实守信,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中,既不能失职不作为,也不能越权乱作为,真正做到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一是要完善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受理社会各界对“滥用职权”问题的举报和投诉。二是查办大案要案。对社会影响很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充分发挥教育的警示作用。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转变观念。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把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政府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考核内容。二是要改进作风。一个公务员的作风总是受其内在的政治素养的影响和支配的,作风背后有理念,作风之中有感情,正是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感情,才有了工作作风,广大公务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不断树立亲民作风,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尊重群众,真诚服务,真情交往。三是要创新方法。要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

第六,塑造理性自我。理性自我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映外部事物,是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依法行政能力需要公务员多一些理性,需要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全面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疏通行政对象心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初始进行各种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必须先跟别人学习一段时间,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尽快地实现从先前的角色到公务员角色的迅速转变,争当一名出色的依法行政的公务员。

首先,学会自我约束,不盲目行动。依法行政目标的设定主要是对依法行政动态发展进行控制。而对依法行政而言,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务员自己要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人打交道,如何适应环境和加强对自我的管理、教育和发展则是重中之重,依法行政需要理性而不是冲动,因为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本身就要处理错综复杂的事情,需要细致、耐心地运用清醒的头脑去理清各种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依法行政的实施措施。冲动和盲目行动往往会使事情更糟,而不利于行政行为的完成。因此,公务员在依法行政的时候,必须进行合理的调研和考察,把各种关系理清楚,制定合理的途径和实施办法,了解群众的心理趋势和执法对象的态度,拟订出应对不同情形的措施,避免工作上的失误。

其次,学会事前准备,戒仓促上阵。公务员由于工作繁杂,“急”几乎成了一种职业病,但有的事,不急不行,有的事,急了可能会坏事。如何克服“急病”,毛泽东、彭德怀等领袖人物有个绝招,那就是搁上一夜。就是遇到重要的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写出处理意见后,不立即拿出去,放到抽屉里,搁上它一夜。第二天起床后,头脑清醒了,再看它几遍,审慎地思考一番,再拿出去。这个方法虽然是决策者们用的,但对机关公务员也是适用的。当依法行政对象不明的时候,公务员要防止仓促上阵,千篇一律地去面对。公务员行政活动预备开始的阶段,往往要求有详细的步骤。因为在有些时候,公务员自己认为问题很简单,以至于实施的时候总想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掉,但实际上等工作开展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没有事前准备,仓促行政,这是初始公务员依法行政时常犯的毛病,仓促上阵不能对未来的依法行政环境变化作出合理的评估和分析,也致使行政成本的增加,广大公务员一定要避免这一点,做好每项工作的准备阶段,深思熟虑而后行。

再次,学会果断行事,戒优柔寡断。公务员要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后,就要果断地执行,既要避免优柔寡断,又要克服草率行事的非理性行为,当自己的行政行为遇到挫折时,公务员要使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勇往直前,锲而不舍,顽强地克服困难,抵御不良诱惑。

第七,学会运用依法行政能力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灵活运用依法行政中的权力。依法行政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求公务员善于运用权力,选择最优的依法行政权力运作方式,取得良好的依法行政环境。灵活行政要求公务员要弄清楚依法行政的环境,这里既有宏观环境,也有微观环境,弄清楚国内外面临的环境、经济形势、社会背景和工作的各种情况,以及依法行政的特殊环境,现阶段法律的实施、法制的进展等。最关键的是公务员要根据这些环境弄明白自己工作的范围、权利的使用边界、责任大小、执法对象等,从而才能贯彻好权力的依法行政。

其次,学会运用“冷处理”、“热处理”的方法。依法行政中处理工作的“冷处理”的主要意思是说,当你在遇到难办棘手的问题时,或者是由于对工作的把握不到位,或者犯了严重错误,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也许能取得更好的解决效果。公务员依法行政中的“热处理”是指遇到问题时,立即解决,不拖泥带水,立竿见影地把问题解决,也就是说要抓住机会全面干脆地把该处理的执法事情在有效的时间和有限的机会内处理好。公务员执法中的“冷处理”和“热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存在的错误和有偏差的执法事件“软着陆”,使执法的结果,不论是成功的结果或者是偏离目标的结果,都不要发生大的变化,获得一个平和和有效果的结局,让出现偏差所带来的危害减低到最低限度。“冷处理”要求公务员在执法的时候分清依法力、事的主次和轻重,集中主要精力放在主要事件上。“热处理”要求公务员在处理公务时,按照法律的要求,把握时机,当机立断,从而有效地防止非科学因素的干扰。

再次,将“解剖麻雀”法和“弹钢琴”法结合起来。“解剖麻雀”和“弹钢琴”的方法是毛泽东提出的工作艺术,对公务员在依法行政上也有很大的实用性,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对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解剖麻雀”是要求公务员能抓住工作的核心而不必管理一些与依法行政无关的事情,也就是抓住主要的矛盾,把问题加以解决和完善。“弹钢琴”也就是说在任何工作不能单打,要注意密切配合,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工作也应如此。公务员在执法或者处理各种法律的关系时,常常面临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困境,这就要求公务员善于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要把局部的事情办好,又要统顾全局,不失去工作的中心,做到度的精准把握,整体有效,局部有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