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的有关知识

论语十则包含三方面内容
1.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思想修养

请分类

好者分高

学习态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关于思想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5
四、知识储备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â)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
(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
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
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
(zhì)也。)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â) 乎 愠.(yùn )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i ) 诲.(huì) 女.( rǔ )知之乎 是知.(zhì)也 自省.(xǐng ) 弘.(hóng)毅.( yì )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 焉.(yān) 哉.( zāi ) 为.
(wãi)师矣 7、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