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程序员要看国外的原版技术书籍?

如题所述

译过的两本书,第一本《Erlang并发编程(第一篇)》是09年号召社区志愿者协作翻译后公开下载的(原著本身就是可公开下载的)。 这本书除我之外一共有六位志愿译者参加,我负责全书统稿。因为没有出版社时间压力,这本译得比较轻松,前前后后磨磨蹭蹭花了一年。第二本《Erlang/OTP并发编程实战》2012年由图灵出版社出版,由我独立翻译。
译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国内技术翻译圈非常不容乐观。首当其冲的就是收入极低(每千字七八十人民币这样),缺乏对译者的经济激励。如果不是图灵出版社李松峰编辑这样日译万字的熟手,基本没可能在北上广靠技术翻译糊口。这倒不是出版社刻意压价,而是国内书价本身极低不说,盗版还极为猖獗(是的,盗版技术书籍读者需要为大众读不到好书负很大一部分责任)。说得难听一点,在国内做技术翻译的动机,基本上是图名不图利。至于那些连续翻译了多本技术书籍的译者,绝对是活雷锋了,无论成书质量如何,都是令人尊敬的。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版税收入吗?曾经跟图灵的编辑了解过,技术书籍跟那些畅销小说不同,一次印刷三四千册,能再版的就算畅销书了。除非碰到作为高校教材的书籍,才有销量保证。我译《Erlang/OTP并发编程实战》时,译者的报酬有两种可选,一种是一次性稿费,一种是版税。对于如此低的销量预期,当然是选前者。千字七十元人民币,全书35万字,一次性税后稿费收入两万左右。实际上图灵的傅志红编辑联系到我的时候我就问她,我不要稿费了,能不能不限制时间?……(那时候不了解出版行业的规矩,不知道翻译版权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长时间不出译本,原著出版方会收回版权以便让其他出版社出版。)那一年工作极忙,住得离公司又远,每天在地铁上耗将近三个小时,于是这本书1/3的初稿是坐在地铁末节车厢地板上译的。原本出版社希望半年内译完,最后搭上了一整年的全部业余时间。这本书第一次印刷三千册,后来再版又印了四千册,我已经相当欣慰了。但另一方面,今后如果不是碰到极为爱不释手的书,我恐怕再难挤出精力译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正在帮人渣导师翻译英文书的冒个泡。
国内确实有很好的译者,但甄别起来实在不容易。比如你谷歌译者的名字,看到是知名大学的教授,还当个小官,过去还出过不错的著作,应该能翻译得不赖吧?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这个叫兽早已在学术、英文、勤奋度方面三重瘫痪,翻译工作完全推给研究生。
人渣如我老板者,规定一人一章,不会考虑研究生的方向如何,英文水平如何,有的人六级都没过你们能想象么,有的人汉语都夹方言你们能想想么,那怎么翻译,查字典加参考上一版中文呗,能译通就译,译不通也得编句话交差么不是。这一章,算上例题习题之类的,一般两到三万字,老板说是你们的寒假作业,返校时交,我靠寒假只放两星期啊……而且老板抠得一分钱报酬都不给,放假前后还要起早贪黑做项目,对了,做项目也不给钱哦。
你们想想这书翻译出来会是什么德行。
有趣的是,看上一版中译本,前言里写清楚了哪几章是老师翻译的,哪几章是研究生翻译的,读下来发现学生翻译得还不错,老师翻译的就是臭狗屎好么,业内基本术语都翻译错,前后文同一术语都不一致。国内某些导师的水平,呵呵呵呵呵呵呵……
回想一下,看过的学术书籍也有一些了,总结起来就是,原版英文好于原版中文,原版中文好于译版中文。对于初学者,如果英文水平不足以看原版,可以找本中文通读一边,再去看英文,会容易很多。入了门的人,再看不懂英文就说不过去了。中文译本不是不能读,只是选购时要多看评论,试读一两章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