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星系的特点,例如火星是另类、怪异、不合大众 那么其他星系呢?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水星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金星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地球 149,600,000 千米
火星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木星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土星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天王星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海王星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冥王星 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 千米
因此,按与地球距离排,近到远顺序为
(地)/金/火/水/木/土/天王/海王/冥王(该星是不是行星现在尚有争论)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平均密度最大,卫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卫星多,有行星环,自身能发出红外辐射;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体积、质量、平均密度和卫星数目都介于前两者之间,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存在行星环。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形的椭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即行星的轨道运动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偏离。太阳的自转方向也与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转周期都在10-24小时左右,但水星、金星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分别为58.6天、243天和6.4天。多数大行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而天王星的自转轴与轨道面的交角很小,呈侧向自转。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金星】   金星 英文名:Venus
  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 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美神。
  金星基本参数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公转周期:224.701天
  平均轨道速度:35.0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0.007
  轨道倾角:3.4 度
  赤道直径:12,103.6千米
  直 径:12105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0.8150
  密度:5.24 克/立方厘米
  卫星数量:0
  公转半径:108,208,930 km(0.72 天文单位)
  表面面积:4.6亿平方千米
  自转时间:243.02天
  逃逸速度:10.4 千米/秒
【地球】   英文:earth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公转周期(日)365.2422
  黄赤交角(度) 23.26
  反照率 0.30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火星】   英文名: Mars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被称为“行星之王”。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26 千克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公转轨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行星直径: 51,118 千米(赤道)
  质量: 8.683e25 千克
  读天王星的英文名字,发音时要小心,否则可能会使人陷于窘迫的境地。Uranus应读成"YOOR a nus" ,不要读成"your anus"(你的肛门)或是"urine us"(对着我们撒尿)。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公转轨道: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行星直径: 49,532 千米(赤道)
  质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评论 | 1 1
其他类似问题
2009-10-08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58
2009-09-04八大行星的特点 78
2011-06-13八大行星特点 80
2006-12-07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12
2008-12-19八大行星各自的特征 79
更多关于各大星系的特点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13-07-22 13:55热心网友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除了矮行星外的所有小行星和彗星都可被称太阳系小天体。该分类的上界并不是很明确,但肯定不包括行星,下界是否包含流星体也不是很确定。8大行星天王星
太阳的第7颗行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三大行星。赤道直径51,800公里,每 84.01地球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8.7亿公里。自转一周17小时14分。天王星至少有22个卫星,其中5个是大卫星,最大的两个是天卫三Titania和天卫四Oberon。天王星的大气由 83% 的氢、15% 的氦、2% 的甲烷与少量的乙炔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组成。上层大气中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得天王星呈现出蓝绿色。大气层中排列着在各个纬度运行的云层,其形成机制与木星和土星鲜明的纬度云带相似。天王星中纬地区的风向与行星自转方向保持一致,风速在每秒 40-160 米之间。射电科学实验发现,在赤道地区,风速保持在每秒 100 米,但方向正好相反。天王星最著名的特征是其倾斜的姿态。导致它保持这个不寻常的姿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一个行星大小的天体与它发生过碰撞。旅行者 2 号发现,这个倾斜的姿势给天王星带来的最让人吃惊的影响是在给它的磁场所造成的后果,它的磁场轨迹与其自转轴有 60 度的夹角。行星的自转把磁场扭曲成了长长的螺旋形。磁场的成因尚未明了;原本以为在其内核和大气之间存在着的一个由水和氨水组成的导电的、超高压的海洋看起来并不存在。地球和其他行星磁场的成因据信是由于它们熔化的内核所导致的电流作用。 土星
土星直径119300公里,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土星大气层的主要成份是氢,此外还有少量的氦和甲烷。土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密度小于水的行星,要是有一个足够大的海洋能够容纳,土星就决不会沉底。土星的云层也有变幻着的与木星相似的图案,但比木星要黯淡的多。土星的两极大气中也有极光。 土星只需10个小时39分钟就自转一周。在如此快速的自转速度作用下,土星变成了一个明显的椭球。土星的公转周期是29.4年,距离太阳14亿3千2百万公里。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所有巨行星都有光环,但土星的光环是最显著的,在地球上人们只需要一架小型望远镜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它。土星的光环不是一个整体,它包含7个小环,环外沿直径约为274000公里。光环主要由一些冰、尘埃和石块混合在一起的碎块构成的。这些碎块可能是一颗远古时代的土星卫星在土星系潮汐引力的作用下瓦解后剩下的残片。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通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最外层是一层主要由分子氢构成的浓厚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转变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100万巴的高压和6000K的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0倍。由于木星快速的自转,它有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木星云层的图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在木星表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风暴是“大红斑”。这是一个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古老风暴,已经在木星大气层中存在了几百年。大红斑有三个地球那么大,其外围的云系每四到六天即运动一周,风暴中央的云系运动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由于木星的大气运动剧烈,致使木星上也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木星的两极有极光,这似乎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引力线进入木星大气而形成的。木星有光环。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小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它没有土星那么显著壮观,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环约有6500公里宽,但厚度不到10公里。 水星
水星距太阳五千八百万公里,是太阳系中和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卫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列倒数第二位,仅比冥王星大。因为水星与太阳非常接近,所以它的白昼地表温度可高达摄氏四百二十七度;而到晚上又骤降至摄氏零下一百七十三度。水星的公转周期约为八十八个地球日,自转周期约为五十九个地球日。这样一来使得水星的一昼夜长达一百七十六个地球日。所以一进入夜晚,水星表面将连续几周处于黑暗中。这也是造成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差巨大的原因之一。由于水星表面温度太高,它不可能像它的两个近邻金星和地球那样保留一层浓密大气,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水星的天空都是漆黑的。在水星漆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明亮的金星和地球。水星极其稀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从太阳风中俘获的气体组成的,其密度只有地球大气的12%。主要成份为氦(42%)、汽化钠(42%)和氧(15%)等。水星表面的岩石吸收了大量的阳光,反射率只有8%,所以水星是太阳系中最暗的行星之一。由于水星只在黎明或白天出现,因此在地球上观测水星较为困难。这一状况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发射了“水手”号探测器才有所改变。“水手10号”发回的图片显示水星的表面与月球极其相似,上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陨石坑。这表明水星也遭受过陨石接连不断的轰击。但水星表面也有广阔的平原,这表明水星在形成初期可能是液态的,后来逐渐冷却凝固成了一个岩石星球。曾经有一些大型的陨石险些把水星打碎,使从裂开的地壳涌出的熔岩流在水星表面到处流淌。水星表面还纵横交错地分布着一些非常长的悬崖峭壁,最高的可达三千多米。水星有一个主要由铁和镍构成的核,水星幔和壳的主要成份则是硅酸盐。它是太阳系含铁量最高的行星。水星上没有液态的水,但1991年在其北极地区观测到一个亮斑。据推测,这个亮斑可能是由于贮存在水星表面或地下的冰反射了阳光造成的。仅管水星表面温度极高,但在其北极的一些陨坑内终年不见阳光,温度常年底于-161摄氏度。这足以使来自水星内部或宇宙空间的水份以冰的形态保存下来。 金星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像征着爱情与美丽。而一直以来,金星都被卷曲的云层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金星是距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它与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可以算作是地球的姊妹星。而事实上金星与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3天,而它的一年却只有225天。金星的自东向西自转还使得太阳在金星上西升东落。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的大气,没有水。它的云层是由硫酸微滴组成的。它的地表大气压是地球上的九十多倍。金星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强大的“温室效应”,太阳光能够透过大气将金星表面烤热,但地表辐射却受到大气的阻隔,热量无法得到释放,致使地表温度高达摄氏四百八十多度。这样高的温度使得金属都会熔化。
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而在宇宙中,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白色的云层。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根据板块构造说,地壳由几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炽热的地幔上缓慢移动。它的运动方式基本有两种:扩张和缩小。扩张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远离,地下岩浆涌出形成新的地壳;缩小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一个板块钻到另一板块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温中逐渐消融。在板块交界处常常存在许多巨大的断层,地震频繁,火山众多。地球的外壳非常年轻,它不断受到大气、水和生物的侵蚀,并在地质运动中不断地重建。所以地球表面没有像月球那样坑坑洼洼地遍布陨石坑。这样的地壳构造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地球有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层。在这个大气层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表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千帕。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存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到今天,它们几乎都被结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量溶入了海洋或被植物消耗掉了。地壳板块构造运动与生物活动共同维持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仍然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带来了温室效应,这对维持地表气温极其重要。温室效应使地球年平均气温从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生命将不复存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希望地球变得像金星般炎热。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快速的自转与富含镍铁熔岩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在太阳风的吹拂下,磁气圈的形状被扭曲成水滴状。它与大气一同担当了阻止来自太阳和其它天体有害射线的任务。地球的大气还使我们免受流星雨的袭击,大多的陨石在它们到达地面前便已烧毁了。人类开始太空探索后,我们已对自己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现地球周围有一个强烈的辐射区,现在我们把它叫作 Van Allen 辐射带。这个辐射带是宇宙中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赤道上空被地球的磁场俘获而形成的一个环状区域。曾经被认为非常平静上层大气,其实是非常活跃的,它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遵循着热胀冷缩规律。上层大气的这些特性对地球的天气系统有很重要的影响。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气体巨行星。它的赤道直径是 49,500公里 。如果海王星是中空的,它能够容纳将近 60个地球。海王星上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 165年。它有 8颗卫星,其中的 6 颗是被旅行者号(Voyager)发现的。海王星上的一天长 16 小时6.7 分钟。海王星于 1846年9 月 2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Johann Gottfried Galle)在柏林天文台 (Berlin Observatory)观测到。而他的发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法国的年轻天文学家勒维耶 (Urbain Le Verrier) 对海王星的轨道和亮度的推算。事实上早在184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 (John Couch Adams) 就已经首先提出在天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大行星。他还同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轨道、质量等。遗憾的是当时他的辛苦而杰出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过无论怎样,这颗行星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当时人们认为失败的天体力学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海王星的内部(约占整个星球的三分之二)由熔岩、水、液氨和甲烷的混合物组成。外面的一层(约占整个星球的三分之一 )是由氢、氦、水和甲烷组成的气体的混合物。甲烷赋予了海王星蓝色的外观。海王星是一颗具有几个大暗斑的动态行星,这很容易让人们想起有异常猛烈风暴的木星。旅行者号的探测发现海王星上的有一个十分巨大的斑点——大暗斑( Great Dark Spot),它和地球差不多大,与木星上的大红斑 (Great Red Spot)有些相似。旅行者号还在海王星上发现了一片小而不规则的云,它以 16小时左右的周期在海王星表面自西向东运动。这片云就像一片在一个云盖上滑动的羽毛一样。类似地球上卷云的狭长而明亮的云带,能够在海王星的大气层高处被看见。在海王星的北半球低纬度处,旅行者号曾经捕捉到了这些云带在它们下面的云盖上的影子。纪录中风速最快、最猛烈的暴风出现在海王星上。风向大多自东向西,并与这颗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在接近大暗斑的区域,风速可达到2,000公里 /时。 海王星有一组狭窄又暗淡的光环。这组光环共包含五个环,其中,四个是环,一个是尘埃壳。在这四个环中,外面两个是较亮的窄环,里面两个则是较暗的弥漫环。尘埃壳位于两个窄环的外侧。从地面望远镜观测,这些光环呈弧形,而从旅行者号观测这些弧形则是光环系统中明亮的斑点和土块。这些明亮土块的真正成因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和天王星相似,海王星也有磁场,其磁场和自转轴之间的角度大约为 50度。海王星亦有辐射带,会产生极光。从哈勃望远镜 (HST)的最新图像来看,海王星已和当年旅行者号所造访的那颗海王星彻底不同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大暗斑和暗斑二 (DS2)消失了,而它的北半球又有一个新的暗斑出现。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海王星的活跃程度确实不同寻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