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并非保持不变。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这四种色素统称为叶绿素。
新叶通常叶绿素含量没有那么高,呈黄绿色的或红紫色都是其他色素的颜色。
老叶有的会变黄或变红,也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后显露出了其他色素的颜色。
叶绿体内的色素是叶绿素a和b、叶黄素、胡萝卜素,如果叶子呈现黄色到橙色,那么就说明叶绿体内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如果叶子呈现红色到紫色,那么可能是液泡中的其他色素比如花青素的作用。
叶绿素处于不断合成与破坏之中,其含量是两者动态平衡中的表现。在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阶段中,以原叶绿素酸酯为终结。这一阶段不需要光,但对有氧呼吸与矿质营养的要求较高;第二阶段是原叶绿素酸酯还原为叶绿素a。此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而对温度、氧气的要求不高。因此,低温、缺氧、含糖量不足与缺乏氮、镁、铁等元素时,叶色褪淡,其原因在于第一阶段受阻,而于黑暗条件下,植株黄化(韭黄、葱白)的原因在于第二阶段受阻。
叶绿素分子形成后,以单分子层插人叶绿体的片层,其亲水的卟啉“头”插入含水的蛋白质层,而亲酯的叶醇“尾”伸人拟脂层。这种结合状态对于保护叶绿素极为重要。在高温、干旱、缺氮、缺钾、根系早衰(细胞分裂素供应不足)等情况下,叶内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分解加剧,从而叶绿素也易受强光的破坏,叶色往往会急剧变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