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的形成条件

如题所述

1、沼泽中生长有大量喜湿性和喜水性的沼生植物。由于水多,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植物霉烂后分解缓慢,呈半分解状态,最终形成泥炭,再加上泥沙的大量堆积,就会逐渐演变成沼泽。

2、在一些高原山地等地区,因为地面长时间被积雪覆盖,到次年春夏季节积雪冰川融化,形成大量的积水,使得大面积的短苔藓植物杂生,也可形成沼泽。

3、在广袤的森林地区,大量树木的枯枝落叶不断累积,当雨水落下时,厚厚的落叶大量积蓄雨水,阻挡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过度湿润的状态。同时,因为雨水长期冲刷,造成部分花草树木消殆,使得大量的苔藓植物大肆繁殖。苔藓等植物能吸收并保留大量水分,因而也逐渐形成沼泽。

扩展资料

沼泽地常年积水或土壤过于湿润,生长在那里的植物大多发育有很好的通气组织。植物的根浸没在水中或湿透的泥土中,茎、叶则挺出水面。

沼泽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藓类和少数木本植物组成。地球上除南极尚未发现沼泽外,各地均有沼泽分布。由于沼泽地的土壤有泥炭土与潜育土之分,沼泽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

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西伯利亚低地,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这个沼泽区堆积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

按沼泽土壤中水的来源,沼泽可以分为3种类型:低位沼泽,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含有矿物质,又叫富营养沼泽;高位沼泽,由雨水补给而营养贫乏,又叫寡营养沼泽;中位沼泽,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又叫中营养沼泽。

按植被生长情况沼泽可分为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和木本沼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沼泽地 (泥泞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1
(1)气候条件 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
(2)地质地貌条件新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直接而明显。
(3)水文条件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20
1,蒸发量小
2,气候湿润
3,植被覆盖率好
4有些处于冻土层上方。
总之一句话:上不了天,入不了地。
第3个回答  2012-01-21
高山 水域 植被 物质多样 时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