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出现教育矛盾怎样处理?

如题所述

每个人所受教育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看待事情所处的立场不同,所以夫妻双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观念碰撞,关键是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怎样找到家庭教育的平衡点?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同: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应该重于亲子关系。那么,以后要如何心平气和地解决类似家庭问题呢?没有对错的时候,只能寻找最佳平衡点。

首先,统一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能更优秀,希望孩子能增强责任心,不要总指望靠家长解决困难。

其次,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孩子产生的具体影响。

最后,做好事后的沟通总结

一般由爸爸出场,先表扬孩子有集体荣誉感,肯定孩子在有需要时,向老师借电话求助的正确做法,后续指出孩子应该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负责,提出增强自身责任感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协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①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不要相互指责,把教育矛盾上升到夫妻矛盾。当孩子爸爸埋怨为什么我跟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也会很生气,凭什么“意见统一”就是要我来同意你的观点?

②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不然会失去权威性。孩子会觉得可笑,自己都没搞清,还来指导我?

我认为所有的家庭教育矛盾,宏观上就分为两类。

一是初级矛盾,这是双方认知上的不同造成的,这类矛盾是有正确答案的。

解决初级矛盾的依据,是要相信科学。比如一岁前可不可以吃盐啊?儿科医生会提供有理有据的建议。相信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肯定可以统一意见。

二是高级矛盾,这是双方育儿理念上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类矛盾本身也没有正确答案。

解决高级的矛盾,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说,生病吃中药还是吃西药?这要看孩子在实际的服用过程中能不能坚持?可以借用企业现代管理的理念,父母拥有分版块决策权,比如健康方面爸爸是决策人,妈妈只提供建议,学习方面妈妈是决策人,爸爸只提供建议。互不干涉,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了。

怎样找到和孩子相处的平衡点?

说到这儿,必定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在家庭中的决策人都是家长,没有孩子发声的一席之地,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的作用是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是为了尊重孩子而妥协。

6岁以下的孩子,完全靠哄达到家长的目的。婴幼儿并不能区分是非,也不明白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没道理可以讲。当宝宝冬天不愿意穿袜子时,妈妈表面还是非常赞同地表示我们不穿。等过了几秒,孩子忘记这件事情后,弱化“穿袜子”,采用“让小兔子到你的小脚上玩好吗?”“小猪想坐你的脚脚船,可以吗?”的话术,引导孩子心甘情愿穿上袜子。

6岁以上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和他认真沟通。当孩子冬天不愿意穿袜子时,先问问什么原因,要是孩子觉得袜子不好看就换一双。如果孩子表示“就是不想穿”时,给她讲几个有关袜子的搞笑故事,故事里委婉融入说教。气氛变轻松后,和孩子一起取笑谁谁不穿袜子放屁啦,大便啦,孩子都喜欢屎尿屁,然后再向孩子提出穿上袜子的要求,十之八九能被同意。

这也就找到了和孩子相处的平衡点,保证家长的权威性的同时,并不粗暴地让孩子顺从。

最后,请各位父母稍稍放宽心。抓大放小,避免过度焦虑,就算育儿专家都说不能追着孩子喂饭,不吃就饿几顿。当爷爷奶奶没有按照专家的说法来实行,追着孩子喂时,你大可不必立马焦虑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我个人觉得如果出现了教育上的矛盾,应该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辨别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对孩子更好,同时也能够让孩子茁壮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上的一致观点。
第2个回答  2020-12-07
出现教育矛盾时,矛盾的双方应该迅速冷静下来,大家坐下来进行沟通交流,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切不可激化矛盾。
第3个回答  2020-12-07
出现矛盾了第1步就是,应该互相谦让一点,尤其婆婆你是长辈应该对儿媳妇好一点,第2点,就是作为婆婆的不要太强势,这样只会让家庭越来越乱套,第3点,就是想要嗯教育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让婆婆先低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