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缺水的程度

埃及缺水的程度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平均水深约1?3米,湖里有100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湖的出口通向地中海,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埃及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也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所以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栖居在这里的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0世纪90年代初,埃及政府有关部门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后认识到,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于是下决心对这里的污染进行彻底的综合治理。
埃及环境署制定的曼扎拉湖的治理目标是:改善湖区周边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向居民提供多种水源,以满足当地民众从事养殖业、畜牧业和农业灌溉的需要,通过改善曼扎拉湖水的水质,减少对地中海的污染。最终目标是通过治理湖水污染,达到使该地区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和全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初步设定的目标是每天处理污水能力为2?5万至5万立方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埃及环境署召集全国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曼扎拉湖的治理进行了论证,初步提出以建设人工湿地的方法来处理即将流入湖里的污水。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较低,同时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接近,而且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农业和渔业,并可在此过程中生产沼气和畜牧业所需要的饲料。
在工程实施之前,埃及政府确定这项治理工程由埃及环境署牵头,由埃及国家水研究中心及卫生部和一些对此有兴趣的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合作,并争取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和技术提供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意将此人工湿地建设成为地中海沿岸国家治理污水的一个示范工程。
据埃及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阿什拉夫介绍,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个扬水站、2个水深为1?5米的一次污水沉降池、10个二次沉降池、2个对污水进行3次处理的砾石基底污水处理池、2个幼鱼池、4个养渔场等,2001年全部工程完工。经过这些程序处理之后的污水水质已接近正常值。以2004年提供的数据,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这几次过滤之后的污水在流入幼鱼池时,水已变得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经处理过的水已不再污染湖水。
记者看到,在离这些污水处理池不远的沼泽地上已长满了丰茂的水草,不时可以看见飞鸟在天空飞翔。据介绍,因这些水草能够吸附和净化水中的富集污染物质,输送氧气到湿地系统,提供植物根系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所需的氧气,维持和加强人工湿地系统内的水力传输,因而对污水处理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些水草还是当地农民喂养牲畜的饲料。人工湿地工程的建设,使曼扎拉湖水质大大好转,周边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