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主旨

如题所述

主旨: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记叙了阿长和童年鲁迅交往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爽朗而多嘴,有许多麻烦的礼节,却能够做别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事情这一形象,表现了童年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而作者怎样从厌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起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长妈妈之讨人厌,令人烦,在儿时作者看来,无非是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有时也能引起点家里的“小风波”;无非嫌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繁琐之至”。

使儿时的作者最不耐烦甚至当做“磨难”的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大年初一清早一睁眼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再“吃一点福橘”,以求得年到头,顺顺流流”。而至于长妈妈对“长毛”的看法,近似乎有些“反动”了。

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愚昧无知,却仍然显示着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

而这种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以至于对过往所有的抱怨,“从此完全消灭了”,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正是在这种转变中,长妈妈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悄也得到了彰显。处处流露着人间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让读者进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读来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基本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

扩展资料: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0
本文通过阿长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七件事。来写我对阿长的怀念和反映社会的黑暗。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8
回忆往事表现对昔日往事的感慨,抒发自己对往事的怀念,体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摧残,表达自己对带他长大的阿长的爱。
第4个回答  2020-04-08
本文通过阿长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七件事。来写我对阿长的怀念和反映社会的黑暗。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