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吗?

如题所述

截至2019年,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度是48.3千米(30.01英里),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桥全长48.3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扩展资料: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为了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修建了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一百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9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岛隧工程师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

林鸣2005年起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筹备工作,2012年12月,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他向大家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2007年,当时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全球去考察,当时世界上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这个项目,安装的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的这方面的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

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被他们拒绝了。于是考察团就是在大概三百米左右的海面上,开了个船过了一下,用下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当他说到这,相信许多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这张老照片。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当时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三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跟荷兰人谈崩了之后,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待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

当然行!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这是不平凡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五环。

有的人在第一次安装之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人继续边学习边干,不能出风险,而且还要成功。

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让林鸣最难忘的是第15节沉管的安装,两次回拖三次安装。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号,没想到拖回来了,那天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在沉管顶上。

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坞内。当时起重班长说:回家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个沉管,还有18个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这次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

参与这项工程的外国专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说,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外,早就停下来归责了。只有中国会讨论,如何最快的速度让工程继续。

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种原因影响了三个月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咬紧牙关,原计划那一年安装九节,实际完成了十节沉管的安装。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实现贯通,仅用一天!这是7年建设中,最令林鸣感到高兴的事情。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这一刻,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都已经凝固成了丰碑。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些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向这项浩大的工程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建设者致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23
截至2019年,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度是48.3千米(30.01英里),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桥全长48.3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3个回答  2020-10-22

一分钟了解港珠澳大桥,你所不知的背后筹建故事?

第4个回答  2018-10-27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岛隧工程师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

林鸣2005年起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筹备工作,2012年12月,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他向大家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2007年,当时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全球去考察,当时世界上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这个项目,安装的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的这方面的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

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被他们拒绝了。于是考察团就是在大概三百米左右的海面上,开了个船过了一下,用下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当他说到这,相信许多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这张老照片。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当时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三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跟荷兰人谈崩了之后,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待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

当然行!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这是不平凡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五环。

有的人在第一次安装之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人继续边学习边干,不能出风险,而且还要成功。

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让林鸣最难忘的是第15节沉管的安装,两次回拖三次安装。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号,没想到拖回来了,那天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在沉管顶上。

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坞内。当时起重班长说:回家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个沉管,还有18个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这次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

参与这项工程的外国专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说,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外,早就停下来归责了。只有中国会讨论,如何最快的速度让工程继续。

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种原因影响了三个月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咬紧牙关,原计划那一年安装九节,实际完成了十节沉管的安装。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实现贯通,仅用一天!这是7年建设中,最令林鸣感到高兴的事情。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这一刻,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都已经凝固成了丰碑。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些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向这项浩大的工程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建设者致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