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
原文如下: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译文如下:
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义。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
扩展资料:
《系辞》题解:
“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
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提出“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
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
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意思是 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短语相关信息:
【解释】
常用义: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义: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见性,心中有仁者就从仁的角度去考察发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从智的一面去考察发掘事物智慧的一面。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
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是性.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 它叫做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它表现出来就是仁,隐藏起来就是用,鼓动万物,不与圣人共同劳神忧虑,它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业绩达到了顶点.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生成物象就叫乾.仿效乾而完成物象就叫坤.穷尽卦支而预知未来就叫占问.承接更新就叫事.阴阳交替不可把握就叫神奇.
【近义词】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反义词】
异口同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此问比较完整的句子是:
【原文】仁⑴者见⑵之⑶谓⑷之仁⑸,知⑹者见之谓之知⑺,百姓日⑻用⑼而⑽不⑾知⑺,故⑿君子⒀之道⒁鲜⒂矣。
【译文】有博爱之心的人对《易经》发表见解时会说《易经》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观念,有智慧的人对《易经》发表见解时会说《易经》写的都是知识。《易经》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某一时间也实用,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部帝王的学说达到了极限。
注释:⑴“仁”博爱。《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⑵“见”见识,见解。张融《与豫章王嶷牋》:“区区短见,深有恨然。”
⑶“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⑷“谓”说。《广雅·释诂二》:“谓,说也。”
⑸“仁”古代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⑹“知”“智”的古字。智慧,才智。《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
⑺“知”知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⑻“日”日子,某一时间。《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二之日:周历一月二月的日子。)
⑼“用”应用,实用。《荀子·解蔽》:“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⑽“而”表示转折关系。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⑾“不”无,没有。《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⑿“故”因此,所以。《史记·留侯世家》:“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⒀“君子”《国语辞典》在位者或君王。《礼记·曲礼上》:“故君子式黄发。” 唐孔颖达《正义》:“君子谓人君也。”
⒁“道”学说,主张。《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⒂“鲜”xiǎn达到极限。《康熙字典》又【广韵】【集韵】息浅切,音獮。【易·系辞】故君子之道鲜矣。【释文】尽也。(尽:达到极限。《吕氏春秋·明理》:“五帝三王之於乐,尽之矣。”。注:“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