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国土资源局

如题所述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的南大门。全县面积832平方公里,辖7镇7乡,367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人。武陟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五代古塔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山涛,明代礼部尚书何塘,三代帝王之师李堂杰,清代名人毛昶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也发生在这里,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陟属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地面积60万亩,盛产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等,是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的原产地,种植历史3000多年,宛西制药、太太药业、汇仁药业、三九集团等国内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均在武陟建立了种植、加工示范基地。

吴焕发 局长、党组书记

刘双喜 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2010年7月1日前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梁宏波 党组成员、副局长(2008年3月19日后)

王新平 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7月1日前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樊爱民 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6月30日前任副主任科员)

马建芳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10年6月30日前副主任科员)

杨晓霞 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2010年7月1日任职)

王虎 副主任科员(2010年7月1日后任)

何利军 副主任科员(2010年7月1日后任)

王燕 享受副科级待遇(2010年7月1日后)

成永生 享受副科级待遇(2010年7月1日后)

王保群 享受副科级待遇(2011年1月27日后)

吴焕发简介:河南武陟县人,1958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78年11月~1981年2月,在黄河水利学校学习;1981年2月~1989年3月,在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测绘总队工作;1989年3月~1995年7月,在武陟县土地管理局工作,任测绘室主任、地政地籍股股长;1995年7月~1998年4月,在武陟县特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工作,任副局长(副科级);1998年4月~2001年12月,在武陟县土地管理局工作,任党组成员;2001年12月~2005年1月,在武陟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任副局长、党组成员;2008年3月至今,任武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机构设置】内设办公室、信息中心、纪检监察室、工会、人事教育股、基层所管理股、计财股、行政服务办公室、规划科技股、地籍股、法制室、信访室、土地利用股、用地耕保股、执法监察股、测绘管理股、12336举报中心、产业集聚区服务企业办公室18个职能股室。辖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土地开发公司、监察大队、矿产资源管理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5个二级机构。派出龙源、三阳、小董、宁郭、大封、西陶、大虹桥、北郭、詹店、圪挡店、乔庙、嘉应观、谢旗营、木城14个国土所。

【耕地保护】2010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强化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完善了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构建了县、乡、村(组)、农户四级耕地管护网络,全年补充质量相当、数量相等的耕地60个批次,面积1111公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完成了詹店工贸区和陶封工业区两个专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市土地规划方面专家的评审,其中詹店工贸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30家专业园区之一。编报完成了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

【建设用地管理】全年共申报建设用地15个批次,面积426公顷,为97个项目申报用地面积245公顷;为产业集聚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61.33公顷,编报完成了第一批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可为重点项目提供建设用地25公顷;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书47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5本。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产业集聚区安排建新区面积25公顷。为省重点项目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和焦郑城际铁路落实临时用地40公顷,动迁居民210户,为省重点项目新月铁路安排用地36.37公顷。

【土地整理】完成了国投武陟县东北部土地整理项目和嘉应观乡等两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小董乡土地整理项目和黄河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本竣工,2010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编制完成了总规模1600公顷的乔庙乡、谢旗营镇土地整理项目和大虹桥乡两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全县14个村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

【测绘市场管理】开展地图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测绘单位投资30余万元,新建了80坐标系测绘系统。

【地政地籍管理】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后,全县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了逐块核实、分类登记。建立了土地登记结果网上公开查询系统。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土地利用管理】深入推进“项目服务年”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定期深入企业,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存在的难题。2010年6月,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节约集约模范试点县,县政府领导先后出席了全省和全国节约集约用地经验交流会,在全县开展了闲置低效土地清理盘活工作,截至2010年底,处置闲置土地12宗,面积33.78公顷。

【土地收购储备】2010年收购储备土地17宗,面积75.09公顷。公开出让15宗,面积74.07公顷,总成交额2.79亿元。

【矿产开发管理】印发了《武陟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深入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网络和防治体系。

【法制工作】举办县、乡、村干部“五五普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班30个,培训6400人次;举行增减挂钩项目听证两次;参与行政诉讼两起,全部胜诉;参与行政复议2起,行政复议意见采纳率100%。

【人事教育】2010年3月5日,根据工作需要,增设测绘管理股、12336举报中心、产业集聚区服务企业办公室三个股室;以开展“加强学习、提高境界、增强素质”学习教育活动为平台,开展了“读书选书”、读书体会交流、荐书荐文、学历教育、拓展训练、演讲比赛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每月坚持召开股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心组学习会,扎实开展了“职务是义务、权力是责任、工作是使命”大讨论活动和“岗位廉政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信息化建设】投资60余万元,新增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传真机等设备;采购了综合事务管理平台,装备了视频电话会议室,利用门户网站更新、发布工作动态320余条,利用内部邮件交换系统收发邮件3210条,全面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执法监察】与公安机关协调,设立了国土公安室;继续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了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特别是2010年第四季度,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电业局等19个部门联合执法,对宁郭、三阳公路两侧违法新建的碳场进行集中整治,效果明显。全年,共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64起,立案查处7起,拆除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复耕土地2.3公顷,建议追究党纪处分5人,移送公安机关5人,全县土地管理形势明显好转。

【信访工作】提请县委、县政府将土地信访列入全县大信访格局,继续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一票否决制、限时办结制、案件会审制、定期排查制、领导带队下访制,提高了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全年办理上级转办案件80起,接待群众反映问题138件,结案率100%,群众满意度90%,全年土地信访量较上年下降六成以上。

(李小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