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十面埋伏》描绘的是哪个战役的情景?

如题所述

楚汉战争垓下决战。

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起决定性的战役,垓下之战,刘邦胜利,项项羽乌江自刎,至此以后刘邦开始了汉王朝的统治。

扩展资料:

刘邦违背“鸿沟和议”,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垓下之战随之开始。项羽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

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一天不到的时间便全歼十万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垓下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杰出代表作。在琵琶的音乐历史中可以分为两种题材——文曲和武曲。文曲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文艺作品的赞叹以及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而武曲多表现富有杀伐气息的战争场面,情绪激烈,气势雄伟,慷慨激昂。《十面埋伏》表现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战役——垓下之战的场景。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斗争,即发生在自己家乡的著名战役——垓下之战。


十面埋伏”,顾名思义,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形势。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为了动摇和瓦解楚军军心,一天夜里,刘邦让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益发思念自己的家乡,心情苦闷。项羽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大势已去,“乌江自刎”。

刘邦运用歌的策略,便展现了音乐的力量,打动人心,同样也能涣散人心,它支撑着人们心中的信仰,也代表着人们的精神所在。虽然这场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但却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音乐来记录英雄的故事。为了纪念垓下之战,为了怀念一个伟大的灵魂,《十面埋伏》应运而生。

第2个回答  2012-01-14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19
怎么没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