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安徽省近年的中考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虚词简介:

词类

作用

例词

语法特点 / 举例

副词

表示程度

很 挺 太 稍微 十分 极

非常 更加

(1)副词主要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如可以说「他刚离开」、「你很好」、不能说「刚门」「很电视」)

(2) 不能重迭,也不能用肯定或否定 相迭来表疑问。

(3) 除「不」、「没有」、「一定」等少数副词外,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和作主语、谓语。

表示情状

亲自 互相 肆意 陆续

赶紧 悄悄 竭力

表示时间频率

刚才 立刻 已经 曾经

再三 还 屡次

表示范围

都 全部 只 仅仅 也

表示肯定否定

必 必定 不 没 没有 莫

表示语气

难道 究竟 也许 偏偏

莫非 岂 大概

介词

表示时间

从 到 在 当

(1) 不能单独使用。

(2) 介词后面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

(3) 不能加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表示处所方向

向 由 往 朝

表示依据方式

按 按照 根据 本着

表示原因目的

因 由于 为 为了 为着

表示被动

被 给 让 叫

表示对象、关联

把 将 替 对于 关于

表示比较

比 跟 和 同 与

表示排除

除 除了 除去

连词

连接词和短语

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并 并且 而 而且 或 或者 还是

(1)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

(2)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成对搭配使用。

「既然……就 」「因为……所以 」。

连接分句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是

假使 既然 如果 因为

所以 尽管 即使 不论

连接句子或段落

但是 所以 然而 因此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地 得 所 似的

(1)独立性最差,意义不常附在别的词和短语后面。

(2)除「所」外,都念轻声。

(3)结构助词「的」「地」「得」「所」分别用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4)「所」常放在动词前,构成短语,常作定语。如(「所见所闻 」「为情所困」)

(5)「似的」经常附在词语后,使整个结构具有描写、比喻的作用。(他疯子似的笑着。)

(6)时态助词常附在动词后,「着」表示动作还在进行,「了」表示 已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过去。(「他驾着车。」「他走了。 」「他昨天来过。」

(7)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这是为什么?」「你先走吧!」)

时态助词

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的 了 吧 吗 啊 也罢

叹词

表示悲伤痛苦

唉 哎哟 啊

一般用于句首,作独立语,也有放在句中或句末。

表示愤怒鄙视

呸 哼

表示惊话喜悦

唉呀 啊呀 哈

表示呼唤应答

喂 嗯

表示了解醒悟

噢 哦

(二)词的兼类

有些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分属于不同词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具有

不同的词义。这叫词的兼类。如:

例:进步

1 他的思想很进步。 (形容词)

2 通过老师的帮助,家强进步起来了。 (动词)

3 本学期,家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名词)

要正确判断词性,特别是一些有兼类词的词性,一定要把它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察。

三、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运用,需要注意:

第一,必须在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例如:发号施令、唯利是图等。有的成语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意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第二,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不能写错读错。如:不求甚(不能写成“深”)解、不省(不能写成“醒”)人事、一暴(pù)十寒。

3成语的作用: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多,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表达修辞效果。

四、短语的构成

1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按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可以把短语分为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同位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如:高山流水、此起彼伏等;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如他的钢笔、慢

慢的走等;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如打开窗户、赶蚊子等;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热死了等;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窗户打开、

太阳出来等;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如晚饭后、花树下等;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如从这里起、跟我来等;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如要饭的、

教书的等。

9同位短语:短语的前后两部分同指一个对象,如往往由名词加名词、代词加名

词、代词加代词构成。如你们几位、船长老张、首都北京等。

五、句子

1句子和句子成分:

句子由短语构成,是具有特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句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用“ ”表示;谓语,用“ ”表示;宾语,用“ ”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如:(帅气的)我[真的]爱<死了> (美丽的)她。

2句子的类型:

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成四种类型。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叙述说明一件事物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小树长高了”。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会议”,“我不认识这位同志”,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侵略者肆意挑衅,我们不得不还击”,“四化建设非搞好不可”,“乡亲们没有不夸雨来聪明的”。

(二)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主语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发!”“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快走吧!”“老大爷,进来喝口茶歇歇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较强硬,大多没有主语。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如“以后别迟到啦!”

(三)疑问句

疑问句是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如“这是谁的书包?”“你到公园去吗?”

(四)感叹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如“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表示谴责的语气。

3句式的转换:

常见的句式转换有主动句和被动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等。句式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A、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因此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分析句意要把握语境,不能只看形式。

C、各种句式不能混淆起来。

4仿写句子:

一是审清题干要求。例如是仿写一句还是几句,仿写单一的句子,还是在一个语段中仿写其中的某一部分或画划线句等,再审一下题干在话题、修辞方面有没有要求,题干的要求比较直接明显,我们称之为“显性要求”。

二是审清所给例句特点。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内容方面有何要求。例句的特点与要求没有在题干中表现出来,容易为学生所忽视,我们称之为“隐性要求”。

做仿写题要切记无论题目有无要求,都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1)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3)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4)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还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连贯、协调一致。

5常见的病句类型

a语序不当:如:我国的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又如:大家教化呢广泛的意见。

b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又如自己有双聪明灵巧的小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c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又如:校党委发动了全校师生开展学习雷锋同志。

d结构混乱:如对于在调查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欠周全的考虑。

e表意不明:如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得很。

f不合逻辑:如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又如: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g用词不当:如他的爸爸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h重复多余:如篮球场上十位队员在激烈地打比赛。

六、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一)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a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a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b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二)复句有哪些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 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此他们感

转折 因果

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因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4
baidu 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