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到底为什么等了20多年 却迟迟不肯称帝

如题所述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当孙权接手哥哥孙策的江东基业时,曹操还在与袁绍苦苦作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刘备也仍颠沛流离,未来一片茫然。 然而20年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了魏,隔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 而孙权,却始终没有称帝。

整整29年,孙全都都没有如曹丕、刘备那样做皇帝,虽然他短暂的做过曹魏封的吴王,直到西元229年,孙权终于自立吴国皇帝,与曹魏、蜀汉分庭抗礼,而那时候,曹操已经死了9年,刘备已经死了6年。
孙权为何在握着好牌的情况下迟迟不敢称帝呢? 前期还好解释,曹操尚且没有称帝,他孙权自然不敢造次。 但后期,曹魏、蜀汉都称帝,孙权还没有任何表示,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孙权之所以迟迟不称帝,大致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实力不够。 孙吴政权鼎盛时辖扬州、南荆州和交州,从地图上看,几乎占据了中国东南全境,其实力应该不小。 但是,汉末的江南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的江东和荆州南部都是蛮荒之地,开发极低,人口更是稀疏。所以,看似庞大的孙吴政权,其实力并不强。
第二,形势使然。
前期孙权不敢称王称帝,是因为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后期他坚持不称帝,则是一种政治韬略。
在曹魏和蜀汉分别称帝以后,两家关系视同水火,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
孙权这时候不称帝,正是希望曹魏与蜀汉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孙权袭取荆州杀关羽后,与刘备之仇不共戴天,刘备曾暗中与曹丕结盟,希望联手伐吴,但恰逢曹丕废汉称帝,这才使得蜀汉与曹魏的关系彻底决裂。
而刘备随后不久便也称帝,与曹魏抗衡,这样,刘氏与曹氏的关系就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了。

这种局面下,最灵活,最得利的无疑是没有称帝的孙权。
不称帝,就意味着弱势,不愿与人争天下,别人也就不会与你为难。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孙权得以与曹丕联手,击败刘备。
而倘若此时孙权立刻跟著称帝,那么天下形势就未可知了。 后来,刘备病死,曹丕也跟着驾鹤西归,大患已除,孙权这才称帝。
孙权称帝之后,诸葛亮作为卓越的政治家,承认了孙权的皇帝权威,并派使者道喜。 诸葛亮明智的举动,令蜀汉与东吴得以联合。
第三,名不正言不顺。
曹家称帝是因为曹操功盖寰宇,有着无与伦比的功勋和实力,刘家称帝是因为名正言顺,人家是刘氏子嗣,继承自己祖宗基业天经地义。
但是孙权就不一样了,首先,孙策是从伪皇帝袁术一系出来的,天下人本就对孙氏不待见。
其次,孙家出身基层武人,不被士大夫阶层接纳,为人轻视,出身和资格远不足称帝。
第四、江东之地无法与北方相提并论,北方士人看不起南方士人,江东之地以吴越为主, 而吴越之地被中原视为化外之地,蛮荒之地,那里的人可以做霸主,却又如何做皇帝呢?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孙权始终没有称帝,他用了足足29年累积实力,摆平江东豪强,整军经武,终于在取得了江东、南荆州全境之后,建立东吴国称皇帝,他建立的也是国家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后灭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