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由来

如题所述

篮球运动 起源与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6
篮球运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llies 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季上体育课的难题而发明的室内集体游戏活动项目,后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主要设备是挂在墙上10英尺约305厘米)高的篮子(Basket)和需要投中篮子的球(Ball),所以命名为“篮球”(Basketball)。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至1940年前,篮球运动伴随着美国的文化、宗教等的扩张,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以及教师、留学生间的交往,先后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广。伴随着篮球活动的游戏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性,篮球竞赛应运而生并发展完善。
第2个回答  2011-03-06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19世纪下半叶,美国各地的基督教青年年发展很快,参加活动的青年人很多,但到了1890年的冬天,参加青年活动的人明显减少了。为此,青年会的领导们非常忧虑。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是所缺少新颖的、适合冬季在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同时认为,更使新的竞技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为人们所接受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新的竞技运动必须是“文明”的,严禁粗野的行为,以消除当时人们因体育运动粗野行为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二)能弥补其它项目因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局限,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能在晚上和室内进行。(三)能使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参加,而且特别吸引年轻人。根据以上观点,波士顿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莫尔德市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小孩向装桃子的竹筐里扔桃子游戏的启发,并借鉴其他球类项目的特点、难点,于1891年12月25日设计并发明了篮球。刚开始它被称做“篮球游戏”。做游戏时,奈史密 斯博士两个竹筐分别悬挂在健身旁两侧的栏杆上筐距地面10英尺,用足球做为比赛用球。将球扔进对方筐里得过1分,以投中球数的多少来决定比赛的胜负。这便是篮球运动的起源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09
在墨西哥的球类,是篮球的前身。当实心橡皮球投入挂在运动场一边高处的石圈里面,赢队的球员就有资格获得全场观众的衣服;而输队的队长则要被砍头。

近代篮球是加拿大人奈斯密斯于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发明的。当时他想设计一种既能保持游戏技术又能在体育馆等特定场合进行的活动。刚开始此球被称为奈斯密斯球但他本人认为叫篮球更合适。因为这个运动是用桃枝编成篮子挂在墙上,把球投入篮中,“篮球”之名更形象些。

因为球篮挂在离地3米的高处,而篮底又是封闭的,所以每投进一球,就要由一个人爬上专设的梯子从篮筐里把球取出来。那时的遮板用铁丝网,球则用足球代替。到了1906年,篮筐才改成空心圈,并用金属筐代替枝筐。

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开始并不固定,通常是每队7人或9人,有时则多达50人。场地大小也不固定,也不设边界线,可以任意活动。

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国际青年训练学校,有一个叫詹姆士·史密斯的体育教师,接受了体育系主任交给的一项任务,要他发明一种冬天能在室内比赛并能引起兴趣的团队运动任务。于是,史密斯融合了印第安人所玩的长曲棍球和英国人所玩的足球,设计了一种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

有一次,史密斯在学校健身房两侧各钉上一只空篮框,让分成两队的球员,设法将球投入对方的篮框里,以投进多少决定胜负。

最初每个队有7个队员,比赛时间为3节,每节20分钟。比赛时,一旦球投入篮框,比赛就要停止,由专门的捡球员爬上梯子,把球从篮框里取出来。

到了1893年,开始使用篮圈和附在上面的网状袋子,球员投中之后,裁判员就拉动一条附在网袋上的绳子,使球掉下来。后来为了防止看台的观众影响球员的投球,设置了篮板。大约到了1913年,无底的篮网才开始使用。1936年,篮球被正式列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

西元1892年1月20日
在美国麻州春田青年会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场赛
最初是将两个篮子悬挂在室内体育馆两端墙上约 10 呎处
这也就是篮球的由来
比赛时,每当球员掷中目标,球就停在篮裏,必须登梯将球取出才能继续比赛
不久,桃篮便被金属取代
两年后,由於基督教青年会之推广
篮球运动於西元 1894 年传入我国天津,不出几年便遍全国各地
直到今天,篮球不但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教材,同时亦是青年朋友们的最爱
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教材之一
不仅可以训练个人跑、跳、掷、转身、突停等全身的活动,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更能激发个人与团队的互助合作关系
不可否认的,由於强力篮球观念的蓬勃发展
篮球运动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身体碰撞的机会愈来愈多
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球场环境,并能快速、稳定的处理来球
在个人进攻与防守的基本动作的纯熟度亦需相对提高
方能纵横球场,尽情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
第4个回答  2011-03-06
篮球运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llies 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季上体育课的难题而发明的室内集体游戏活动项目,后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主要设备是挂在墙上10英尺约305厘米)高的篮子(Basket)和需要投中篮子的球(Ball),所以命名为“篮球”(Basketball)。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