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第三子吴王李恪的生平及后代

他在李治当皇帝后的几年的怎样度过的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

  郁林王恪,始王长沙,俄进封汉。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 久乃为齐州都督。帝谓左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 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十年,改王吴,与魏、齐、蜀、蒋、越、纪六 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 哉!”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 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 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 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 “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显庆五年,追王郁 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 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 ,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李泰改封之地发现李恪后人

  郧县发现的《李氏宗谱》为工楷誊写的石印本,全谱两册,现保存于郧县白桑关高庙村村民李朝奎家中,由于年代久远,这两本家谱已有多处破损。《李氏宗谱》卷首为《上谕十六条》,这是唐王朝宗室治家家训,接着便是李世民册封李恪为吴王的诏书——《封吴王恪诰》。邢方贵在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后认为,该地一支李姓村民,正是李世民的三皇子吴王李恪的后代。

  携谱从江西迁往郧县

  李恪的后人在郧县,这听来似乎像天方夜谭。不过,按家谱里的记载似乎又确有其事。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李恪的第十一世孙李道携其弟李术、李衍及家人逃往江西建昌隐居。自当时起,李唐王朝的这支后人便一直记载着家谱,到了清乾隆年间,李氏的一个支派携家谱迁往郧县高庙定居至今。李朝奎家里的《李氏家谱》便记载着这一分支此后直至1944年46代家族繁衍迁徙状况。而据知情者介绍,郧县的《李氏家谱》与江西李氏后人的家谱的前半部分完全一致。

  《李氏家谱》发现后,李氏后代相当的激动,不少人都想重新编修《李氏家谱》。今年65岁的李氏后裔李朝清是郧县白桑中学的退休职工,从1999年开始,他就开始研究李氏的家谱,经过几年的调查考证,他自己画出了李氏谱系图,在其他李氏后人的帮助下,2002年,修缮后的《李氏家谱》正式问世。《李氏家谱》共印了50本,李朝清将其分发给了李氏的后裔,每户一本。

参考资料:http://www.yunyang.cn/html/200703/23/1524421043.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457.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01
蜀王李恪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怎么回让自己的后代那么默默无闻
第2个回答  2012-05-14
因该是三田李氏宗谱

参考资料:无可奉告铁的依据

第3个回答  2007-03-31
晕死!是蜀王好不!楼主你该学学历史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