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今年才1周岁,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我女儿今年才1周岁,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听说宝宝得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有自愈的可能。是这样吗?希望专家们可以给解释下。

  你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一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有时,可能同时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因素。吃相关补血济和归脾丸也可。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定要根据发病原因,进行合理的系统化治疗,才能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
  建议你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纯西药治疗虽然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激素类药物的减量很容易造成反复,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和孩子的正常发育也有一定的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1
您好: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综合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是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2、血小板主要是起止血凝血功能的,血小板过低会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轻者皮下出血,也就是皮肤紫癜或是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就是内脏出血,是有生命危险的。
3、此病与人体免疫机制缺陷有很大关系,免疫系统失衡紊乱导致的发病,病情也是不断变化的,此病医学上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4、西医治疗方案:激素,丙球(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输注成分血小板,切脾,全国各地都一样,一般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但达不到治本,而且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对身体副作用很大,随着药物的减量或是停用,血小板还是会下降的,长期使用激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丙球也只能是维持一周到半个月的左右,部分患者有效时间只有几天,药物停用,血小板还是会下降的;不建议多次输注成分血小板,会使血小板自身产生抗体,从而加速血小板的破坏。
5、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中草药调理可以达到治本的,但中医全国各地都有,只是每个中医专家的治疗方案不同,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也是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很重要的
6、 血小板减少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患病期间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饮食习惯,避免生冷辛辣对身体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烟酒,注意休息,不能做剧烈运动,避免感冒,避免磕碰,保持情绪舒畅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硬质纤维食物(如芹菜),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牛羊肉),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
3尽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利福平,阿司匹林、奎宁、头孢菌素、洋地黄毒甙等。
4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和感冒,防止外伤
7、建议家属重视病情,定期做检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这种病自愈的概率很小
第2个回答  2011-02-28
你好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愈率为80%左右。但需要通过积极地治疗。
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大,单纯的中药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第3个回答  2011-02-28
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关键是预防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