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出自于哪个朝代?

顺便问一下,1+1等于几

出自于尧舜禹理想时代,但是实践于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路不拾遗是形容当时人们生活道德水平较好,夜不闭户是形容当时治安较好,贞观之治时期是空前绝后的鼎盛和谐时期,主要原因是当时朝廷官员的比较有职业道德,为官清廉,主要代表人物是戴胄,温彦博,魏征等人、、、、至于1+1这个问题只要不是做数学题,我相等于几,就等于几、、、以上回答完毕,啊呀呀,我太有才了、、鼓掌、、汇报完毕,我要的就是这个分100,太满足了我,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7
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1+1=2
第2个回答  2013-11-17
舜帝,也许不对.1+1你想等几.
第3个回答  2013-11-17
出自《资治通鉴》)
  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①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③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④。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⑤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⑦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⑧、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
  注释: ①有人 ②微笑 ③税;役:官方摆摊的公差,包括劳役、兵役 ④罢了 ⑤公差 ⑥罢了 ⑦怎么 ⑧丢失的东西
  翻译: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