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正史的出入

三国演义里到底有什么事例是笔者伪造或篡改?如空城计、刘备怒抽督邮、祭东风、火烧赤壁等,在此甚谢~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最大的出入就是,正史中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雄主,目标一致,没有正派与反派之分。而演义中只尊刘备刘备为正派,其他反对刘备势力的都是反派。仿佛只有让刘备统一了天下,才是正确的,其他人统一天下都是错的,都可以理解为谋朝篡位。

其实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室气数已尽,名存实亡,改朝换代在所难免。各路群雄,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人,都是奔着统一天下去了,不存在正派与反派的说法。刘备跟他们都是一类人,同样想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同样希望取缔献帝成就新刘氏霸业。

有人说他的出发点是扶汉,是复兴汉室江山。事实上,当时的汉室,早就已经没有复兴的可能了,自汉灵帝在位期间,就为汉室灭亡打下了基础。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只图享乐,亲手培养宦官势力乱国,满朝忠臣被迫害杀死无数,伤透了天下人心。同时,他还主动施行卖官鬻爵政策,明码实价标注官职竞拍价格,目的是暂时充实国库,以供他打造富丽堂皇的西园,供自己享乐。其昏庸程度,历代汉朝皇帝无出其右。

在这种情况下,汉庭腐败不堪,边疆战事不断,宦官横行无忌,忠臣已寥寥无几。即便如此,刘宏依然不知补救,反而更钟情于享乐,全然不体恤民间疾苦。纵然在天下大旱,农民颗粒无收之际,朝廷不但不降低赋税,反而年年增加。汉朝在天下间已经没有人心,人心尽失的政权,绝无复兴的可能。

因此,张角吼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立马有上百万的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民心统统倒向了推翻汉室一边。加之刘辩、刘协上位后,宫廷之乱更为猖獗,百姓之苦更甚,民心更失。没有谁能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汉室。

刘备心里肯定清楚,这个七零八落的汉室,根本没有复兴的可能。他口中的复兴汉室,扫除奸佞,只不过是一个招兵买马的幌子,跟曹操等人没有任何区别。当时每一路诸侯的口号都是“扶汉除贼”,袁绍、袁术等人都是,甚至于早年的曹操举义兵也用的这一口号。这么说只是师出有名,主要目的还是发展自己的力量,然后代汉自立。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都是再为天下统一大业努力,谈不上谁正派谁反派。演义与正史最大的出入就是把诸侯霸业进行正邪区分。不过小说是文学作品,罗贯中要达到鼓励当下人反抗的目的,这么写也并无不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4
我有一些:

说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著作<三国志>改编的,是小说,与历史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区别考证

关羽篇: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是为孙坚所败;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军的徐晃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为了牵制孙权好让自己进军荆州和益州没有全力追击,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顺便说一下,魏延已经加入刘方,并非杀了韩玄后才加入的;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篇: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则略逊一筹,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这点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还有顺便说一下,孙权本来就有出兵的想法,诸葛亮没有激他的话他也会和曹操打上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陈寿本人对此事有置疑),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祁山——只有二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还有一次是被打;

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空城计原形来自赵云在汉中时摆空城智退曹兵。

《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火烧籐甲兵——真有此事,不过火攻不是孔明本人想到的;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包括汉水之战和火烧葫芦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陈寿除了写过《三国志》,也写过以诸葛亮为题材的书籍)
曹操篇:

借张后头息士兵怒——是虚构的;

梦中杀人保护自己——也是虚构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

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觉得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而不是34岁;

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语辞告别刘备进曹营,并没有假信一事;
其它 :

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孙尚香考证了一些资料,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原因说是马超深感曹操军队将会侵占到自己家族的地盘,从而先起兵攻击曹操,反正先起兵的是马超就是了;

关于彝陵之战刘备出兵——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四万,有的说是十万,也有认为是六万和八万的,但就不是演义中的70万就对了;

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陆逊先派支兵队去探查虚实,被蜀军击败后才决定坚守不出;

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张郃之死——确实是被孔明的部队射死,但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他的死当然也不是司马懿失算害他中伏兵而死的;

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被打一理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只是用疑兵之计骗过曹纯后就撤退了;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后」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祖茂也没有死;

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而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早已形成,「貂蝉」只是催化剂;

赤壁之战——演义中为曹操有80万军诈称100万,历史上为拥有30万军诈称80万;

合肥之战——孙权围攻城池多日不克从而退军去施行其他战略,演义中被张辽800兵全歼10大军大有夸张之意,吴国的小孩当然不至于听到张辽的大名后就吓得不敢哭,魏国的士兵听到百骑劫魏营的甘宁后也不至于吓得半死,而实际上,合肥之战是一场长达11年的南北对抗,早在赤壁之战前一刻就暴发了,演义中所讲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断,而已描写得不太实;

太史慈之战——206年就死了,当然不是在合肥之战中被张辽部队乱箭射死的;

魏延踢翻延寿灯——当然没有这回事;

关于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作徐庶,演义中相反了过来。
第2个回答  2011-03-14
三国演义只是根据三国志编写的小说与历史有很多的出入。比如最著名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没有的但是空城计确实出现过不过是赵云用的。而且颜良是不是关羽杀的实在是不能肯定但是文丑确不是关羽所杀,关羽赤之战在历史上是有的但是众说纷纭,不过向小说上的那么大场面肯定没有专家各种说法赤壁从5000-15万不等。当然什么于吉左慈什么的肯定是编的了
第3个回答  2011-03-09
有很多:临时想起来几个
1.斩华雄的不是二爷,貌似是孙坚。
2.打督邮的是刘备,不是飞哥,飞哥是被冤枉的。
3.没有张苞这个人。
4.给二爷治病的不是华佗。
5.刘备和孙尚香并不和谐。
其它类似祭东风、二爷显灵、曹操临死前的神树等明显带有神化色彩,至于于吉、左慈更不可信,但管辂这个人貌似有单独的传记,说的挺神。
第4个回答  2011-03-07
其实三国演义里有较多的与历史出入,像你所说的还有七擒孟获里有些夸张,还有六出祁山有些不正确,还有关羽之灵将吕蒙吓死就更假了。那个作者认为刘备是正统的,所以对刘备方有些夸张,尤其对诸葛亮有些神话了,对曹操多有贬低之嫌。最好你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看一遍,就可更加了解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