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马说

如题所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界上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是经常有。因而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是在奴隶人的手中受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是办不到的,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第2个回答  2011-03-07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界上有了伯乐,这以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好的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显现出来,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能按照(鞭策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竭尽他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马鞭(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解释”1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 辱:受屈辱
3 祗:只是
4 奴隶人:仆役;马夫。
5 骈(pián):两马并驾
8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9 枥:马棚,马厩。
10 以:把。
11 一食:吃一顿12 或:或许。
13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4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5 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6 其:指千里马,代词。
17 是:这样,指示代词。
18 能:才能。
19 见,同“现”,表现;显现。
20 且:犹,尚且。
21 欲:想要。
22 等:等同,一样。23 不可得:都做不到。
24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5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6 策: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
27 之:指千里马,代词。
28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 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同“饲”,喂养它。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 材:同“ 才 ”,才能。33 鸣:马叫,
34 之:不译。
35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 执策:拿着马鞭。
37 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8 临:到(它)跟前。
39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0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41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2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4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也:句内停顿,不译
二、通假字
(1)食马者:“ 食 ” 通 “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From《木兰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一食尽粟一石:名词,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道不通:道路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
称——称为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貌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靠近
知——识别,了解六、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八、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十、主题归纳
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编辑本段
文体介绍

文体说,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愈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第3个回答  2011-03-01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界上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是经常有。因而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是在奴隶人的手中受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是办不到的,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