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人际关系的运用

喜怒哀乐不能总是写在脸上 这个都懂
为了讨好自已需要的人 我们需要和他们交流 这里就需要用到语言和情绪的运用
我对我的“情绪运用”很有困惑 因为我会把自己心里有的没的全都抖出来 生怕对方不理解 表示真诚 充分沟通的意愿 这样就闹了很多笑话 对方也觉得我很烦
怎么办呀 面对自己仰仗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情绪呢?自然 得体 大方?还是听话 沉默?

一、不伤害自己

在施工时我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出现险情或异常情况能够采取应急措施,做到"不伤害自己"。 在情绪管理中也是这样,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懂得保护自己,给自己一个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人际关系中与伤害自己的例子。

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领导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二、不伤害他人

施工生产需要互相配合,交叉作业等会很多,要注意不伤害他人。

黄力泓博士说过,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但其根本在于是脑与脑交往,而且是不同风格的脑在交往。所以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是情绪交往,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并与对方拉近距离,产生共鸣,不要说伤害他人的话,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做到不伤害他人,黄力泓博士讲过:逢人减岁,遇物加钱。意思是说,见到别人要夸别人年轻,把你认为他的真实年龄往下减;看到别人买的东西,要往上加钱,代表着对方有眼光。这样,对方也有个好情绪,并与你交往。当然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例举了,只要我们用心,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如果你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我们看一则寓言。一只蜂房里的蜂后从海米德斯山飞上夏林比斯山,把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蜜给天神。天神对蜂后的奉献很高兴,就答应给它所要求的任何东西。蜂后于是请求天神说:“请你给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取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天神很不高兴,但因为已经答应,不便拒绝它的请求,于是天神回答蜂后说:“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对方的伤口里,你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伤害是把双刃剑,当你伤害了别人时,正有一把心刺刺向你自己--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对方的伤口里,你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三、不被他人伤害

施工作业时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和劳动条件,发现危险或同伴违章要及时制止,并时刻注意不要被别人伤害。

中国人生气时大部分都会说:都是他(她)惹得我,他(她)不惹我,我能生气吗?他真能惹到你吗?著名的专栏作家哈里斯和他的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拿到报纸后那位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毫无表情,一言不发。哈里斯说:“这家伙态度真差,是不是?”朋友答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哈:“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朋友:“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属于自己的“快乐钥匙”,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行为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别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意、抱怨同事不友善、抱怨老板太不仁慈、抱怨朋友不够义气、抱怨爱人不够体贴等等。以上人们的种种表现都说明他们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让他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这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一个成熟的人是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的。不期待他人使自己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他人。

四、总结

为了实现安全,施工中大家要多说一句话,多消除身边一个隐患,多制止一次违章,真正实现"三不伤害"。

在生活中也要像安全管理工作一样,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做到“三不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产生情绪困扰,是因为我们具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而这些想法和信念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了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在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所发生的事件,B代表我们针对事件产生的一些想法、态度(信念),C表示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人会认为是事件A诱发了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其实在不然,而是我们对事件A的看法和态度影响了C。A是通过B来影响C的。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只需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放弃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不合理的观念和想法,不要过份苛求别人和自己,人就会从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健康生活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1
看情况,如果初次见面,简练就行了,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自己的判断,行为,根据彼此的关系确定你谈话的内容,深度,多交流就会明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05
我觉得自然得体就好了。有的东西是从内而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