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本无叛逆之心,乃逼出来的。对吗?

如题所述

他和曹操有类似的地方,下面把诸多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列举一下,以供参考:房玄龄: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③有符于狼顾也。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孙权: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

崔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文钦: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

王朗: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

虞预:上虽服膺文艺,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内外多难,谋而显 过,举必独克,知人拔善,显外反陋。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而卓绩于朝,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张俨:汉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或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未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余窃疑焉,请闻其说。答曰: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为敌战之国,势不俱王,自操、备时,强弱县殊,而备犹出兵阳平,禽夏侯渊。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玄德与操,智力多少,士众众寡,用兵行军之道,不可同年而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掎角之势也。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当时之势,异於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军而图敌邪?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馀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於乐毅,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於五国之兵也,何惮於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

李世民: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十七史商榷》:(司马懿)少壮则为魏划篡汉策,及老则又自为子孙定篡位策,兴亡若置棋,亦可叹矣。

王夫之:魏之亡,自曹丕遗诏命司马懿抚政始。懿知初为文学掾,岂夙有夺魏之心哉?魏无人,延懿而受之耳,懿之视操,弗能若也。操之威力,割二袁,俘吕布,下刘表,北归乌桓,而懿无其功,操迎天子于危乱之中,复立汉之社稷,而懿无其名,魏有人,懿不能夺也。

李宗吾: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毛泽东:他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

黎东方:①司马懿也是自己不肯篡,而让儿子孙子去篡的。可见,司马懿的“小聪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马懿不曾“力征经营”,打下这个天下。这个天下,是曹操留下来给曹丕、曹睿、曹芳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个“篡”字。司马懿父子祖孙,所犯的不仅是“篡”,还加上一个“窃”字。②司马懿被后世的历史家批评为“以狐媚取天下”。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儿也不冤枉。他会“媚”,会骗,先骗了曹操,后骗了曹丕,最后又骗了曹睿。他骗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个“媚”字。骗过这三人以后,他又骗曹爽,把曹爽骗进了鬼门关。这一次,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③司马懿虽则是一个心狠手辣、不顾道义的人,论行政能力,他却也有过人之处。他一向很知道重视水利与屯田的工作。

郭衣洞:就史料记载而言,真实的司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马懿不同,诸葛亮先生受托孤后,并没有曹爽般的政敌,李严的窃弄威权,一纸命令便告解决,而曹爽先生确是将司马懿整个排除,司马懿对曹爽虽然不满,但一直到244年,曹爽先生攻击蜀汉帝国,大军被雨困在峡谷,司马懿仍忧虑他会失败,劝告退军,假使他心怀不轨,大可闭口不言,等曹爽覆灭后,由他来收拾残局。 司马懿先生当初最大的目的,不过是反击曹爽,夺官夺权。249年的政变,受到朝野一致爱戴,251年王凌起兵时,司马懿不但没有任何叛逆迹象,而且声望正值高峰。王凌先生的行为,不过适另一次的夺官夺权,阴图另立中央政府,更是一种私心,看不出他的忠贞,只看出他的权力欲望,就司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诟骂与诅咒,并不公平。

方北辰:司马懿得享高寿,是司马能取曹氏而代之的重要因素 。曹丕享年40,曹睿只活了34岁,父子相加74岁,仅为司马懿一人之寿数,如果曹丕父子能活的久一点不用太多,都活到45岁,那司马懿将死于君权集中的曹睿之前,这样一来,司马氏取代曹氏的政治变化即会化为泡影,历史将改写。 人寿命的长短,一般来说具有偶然性,但司马懿比曹丕父子高寿一事,也不完全出于偶然。司马懿出身河内儒学大族,又是建安年间成长的一代。建安年代是士大夫思想急遽变化的年代,变化的主流,是积极献身群体克制个人欲望的儒家思想衰退,追求自身愉悦轻视社会观念的道家思想兴起。司马懿自幼家学熏陶,又成长于儒家思想尚未衰退的时代,故个人生活比较自律,他提倡节俭,也不纵欲,妻妾不多,遇事能自我排解,即使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饰,也不真正动气,坚持孔孟养身之道,是他得享高寿的主因。 反观曹丕父子,儒学渊源谈不上,又成长于思想变动大时代后期,父子的共同特点是放纵恣意,特别是色欲一点特别突出。曹丕在诗中说: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反正要死,不如享乐一生算了,殊不知情欲一纵,要享受百年更不可能。可见司马懿比二曹高寿,与他们分属不同家族时代有关,并非全属偶然。

李中彦:真实的司马懿是个城府极深,思虑极远的人,再奇才倍出的三国时代,他能击败众多对手,为晋朝奠定基础的原因也在此。出身于河内儒学世族的他,从小训练出超强的忍耐功力,他一生有一特点,就是要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可以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屈辱,看他早年忍过曹操派人针刺之痛,诸葛亮巾帼之辱,又装疯卖傻骗过曹爽的试探,在床上装病加起来一生中将近十年之久,但是每经过一次这些痛苦,他就能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是他成功的要素。 无疑的,司马懿是晋王朝的奠基者,后世也多视其为曹魏的篡夺者,但是在现存的史料上,找不到他有任何背叛曹家皇室的迹象,他一生中为曹家卖命效终近六壹拾年, 唯一让人诟病的是诛杀曹爽党族的行动,司马懿身为顾命大臣,对于可能把国家及自己带往毁灭道路的曹爽采取反击是正确的,但是,对他们诛三族赶尽杀绝的行动就有为自己家族铲除后患的私心了,在高平陵事件发生后到他死去的三年间,懿的确掌控国家大权,但即使如此,他对于曹芳及郭太后仍保持相当的尊重,对于不该享有的丞相、九锡、郡公等,一生都坚辞不受,所以将他视为曹魏的篡夺者并不公平。 虽然如此,但他仍是晋朝的奠基者,因为要不是他六十年来为曹家卖命,屡建大功,他不可能享有顾命大臣的地位,没有这地位,他就没有发动高平陵事变的正当性和实力,而没有高平陵事变他的子孙就不可能继他而享有大权,进而专擅朝政,所以他还是晋朝的奠基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30
这句话前半句正确。司马懿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之后的野心,他的野心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增大的。但是后半句话不对,他叛逆之心可不是被逼的。
第2个回答  2007-03-29
不对,他本来可以太太平平的退休的。
第3个回答  2007-03-31
其实``司马懿自己也是有野心的,只是他和曹操一样,只想做周文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29
可以说是,司马懿杀曹爽是政治问题,不杀的话,对他司马家族没好处,就曹家那些人已经不行了,还是曹操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