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言文如何答题

只要告诉我从哪方面答就可以

问题1:你对次人的态度有什么看法?

问题2:XX是一种什么思想?或思想感情是什么?
问题3:作者的写作手段是什么?
问题4:你对文章的主人公的做法作何评价。
问题5:作者的写作结构/层次是怎么样的
问题6:如何提取文章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这方面作答)
接着问题6:如何把作者写的事情简要概括?
问题7:XX时间/人物/地点/事迹/引用歌(词)等对文章的作用应从哪方面回答?
问题8:对某段话的理解/含义应从哪方面去答题?
问题9:你们自己写,然后回答
希望能从网上下载几篇文章,加助于分析
谢谢!!!!
写现代文言文一般就是知道这些就OK了
求你们帮我
知道一点说一点啊
谢谢
不多说
200分
如果回答的好,可以再加分
我会加悬赏的

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1.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③前人之述备矣 ( )
④去国怀乡 ( )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据境择义”,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义异词(制:今作“制度”讲,古作“规模”讲,其含义为后者);“属”是通假字,通“嘱”,“嘱托、吩咐”的意思;“备”有“完备”、“准备”、“详尽”多个义项,依据语境,其义为“详尽”;“去”是个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往、到”;古义为“离开”,该句中的“去”义为“离开”。第3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仿写。读了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对文中的妙语记忆犹新,跃跃欲试。文中的对偶句所拾即是,关键是如何仿写。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现成对偶句的基础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词语,(如“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阴晦,喜湖光晴明”。)还可以自主创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体相似即可。实在不行,就从指定的文段中抄录一组对偶句,当然,无论是仿写还是创作,其内容应与第三、四段关联,还是个对偶句即可。第4题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请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主题去分析,即可明确: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第5题可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常见失误】
1.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有的同学平时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虽然试题的阅读材料就是课堂学过的课文,但是没有真正读懂;在考试答题时,抓不住要领,或者所答非所问。泸州市试题第4小题,“促使周处认识到自身过错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多写漏写不得分)。”读懂原文,很好回答:“闻里人相庆”。未读懂原文的同学,其答案五花八门,在阅读文学中抄,这一句像是答案,那一句也像。有的抄了长长一段,有的把文中对周处的描写当作答案,更多的考生把“清河曰”全部内容抄上。因对原文未能把握好,答题造成失误。
2.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最普遍的失误有二:一是以今天的词义去套文言词义,如“具以情告”,其中“具”有不少考生解释为“具体”;二是不会辨别一词多义,在多个词义面前不会选择。
3.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各地试题中,考查虚词的多种用法的试题是一大难点。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够,缺少文言语感;二是归纳、辨析不够。也许在课堂上教师帮助总结过多次,还是不熟悉,那是因为老师总结不能代替自己的总结。要在老师指导下举一反三,自己再找例句归纳总结。
4.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失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子翻译不准确,对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误译,对特殊句式不熟悉,不会翻译。二是对理解性的试题,答不准确。桂林市试题第4小题:“(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甲)文中也找一个体现子墨子这样精神的语句。”这道题并不难,但是仍有考生答不好。有的考生摘录子墨子的语言答题,似乎答对了,但不准确。
【考点精练】
(一)(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2004?西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三)(2004?宿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

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四)(2004?玉林)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3.请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现代汉语。
答: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
(五)(2004?鄂州)
恶少年愠其诞,目间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1.用“/”正确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号求救于人甚哀。
2.译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相去各里所。

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3.试分析越巫夜归遇鬼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选文说说越巫是什么样的人?
答:

(六)(2004?安徽)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易:____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仕:____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 慕 义 强 仁 者 皆 爱 惜 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义项。(只能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
A、由是先王遂诣亮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答: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答:
(七)(2004?徐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 ) ②度已失期( )
③上使外将兵( ) ④楚人怜之( )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答: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答: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八)(2004?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九)(2004?福州)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
(十)(2004?黄冈)
唐睢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答: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08
1、只要符合道德伦理,认为此人态度有理无理均可,关键在接下来的分析必须言之有理。后半部分才是得分点。
2、这个问题大概是出在散文阅读中的吧。在开头结尾找找吧,其实就是“作者对什么持怎样的态度”。
3、应该是写作手法吧?如果真不知道说什么,就答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包括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白描、间接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物)。修辞就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想象等等。
4、同1
5、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
6、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7、时间:点明时间、设置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与前文照应// 地点:点明地点、设置背景、埋下伏笔//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反衬)、线索、代表某一类人、说明作者的观点//事迹:表现某人的某种品质、反衬(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说明、举例证明某种观点)//引用:更好地说明事物或观点、增强说服力、树立靶子、引起读者的兴趣
8、说明作者的态度或观点、言下之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10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答:
(七)(2004?徐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 ) ②度已失期( )
③上使外将兵( ) ④楚人怜之( )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答: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答: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八)(2004?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九)(2004?福州)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
(十)(2004?黄冈)
唐睢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答: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
回答者:george7319685 - 初入江湖 二级 4-8 12:07

老师讲过
回答者:534808107 - 秀才 二级 4-8 12:15

1、只要符合道德伦理,认为此人态度有理无理均可,关键在接下来的分析必须言之有理。后半部分才是得分点。
2、这个问题大概是出在散文阅读中的吧。在开头结尾找找吧,其实就是“作者对什么持怎样的态度”。
3、应该是写作手法吧?如果真不知道说什么,就答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包括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白描、间接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物)。修辞就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想象等等。
4、同1
5、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
6、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7、时间:点明时间、设置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与前文照应// 地点:点明地点、设置背景、埋下伏笔//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反衬)、线索、代表某一类人、说明作者的观点//事迹:表现某人的某种品质、反衬(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说明、举例证明某种观点)//引用:更好地说明事物或观点、增强说服力、树立靶子、引起读者的兴趣
8、说明作者的态度或观点、言下之意
第3个回答  2007-04-08
1.根据文章的梗概了解人文品质进行答题
2.可参考书本、一点通等进行了解
3.通过它运用的手法来看
4.通过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来分析整理后再作答
5.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写标题,分析节购
6.抓住时间,人物、地点、主要事迹
7.看你平时积累啦,问题问得不好!
8.中心思想,往哪里卡
9.我们通常买一点通、资助套餐等,如需要,加我Q472946625
第4个回答  2007-04-08
1可以从他在文章中的做法加以评价
2可以从他文章结构上
3写作手法就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形态描写.
4结构分为:总分总--等
5从结构思想
6找重点的
7从时间地点出发
8先明白题意在回答
9 写什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