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几个黄帝

如题所述

北宋九位,南宋九位.共18位 宋朝皇帝简介 北宋部分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 - 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宋太宗赵匡义(939年——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死后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初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宋仁宗赵桢(1010~1063)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在位后期,官僚膨胀,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同时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后来虽有“庆历新政”,但尚未成功。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 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名赵顼,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他即位之时,宋朝冗官弊政的体制沉疴已久,国势非常衰弱。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连王安石后来也黯然请辞,神宗“四留宰相”而不得只能封他做了观文殿大学士兼知江宁府。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北宋的国力。 宋哲宗赵煦(1076年——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署名签字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61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岁。 南宋部分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先后被封为广平王、康王。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样,是杰出的书法家。 宋孝宗赵昚(1127~1194),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宋光宗 赵敦(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温文圣哲慈孝皇帝。 宋宁宗 赵扩(1168年~1224年)是中国古代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宁宗1194年以太子继位,一直到他逝世。宋宁宗继位时他的父亲宋光宗还没有死,名义上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实际上是宋光宗的皇后在赵汝愚和韩侂胄的支持下造成的一起宫廷政变。 宋理宗 赵昀(1205年~1264年),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度宗 赵禥(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孙,宋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儿。儿时聪敏,时常一语破的,令理宗喜爱。在位10年,享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恭帝 赵(此字应是湿字去三点水旁,后来多用显字代替)(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是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宋端宗 赵是(1269年 - 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 - 1278年在位,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是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末帝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末代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他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宋度宗赵禥的小儿子,前任皇帝宋端宗的亲弟弟,先后被封为永国公、信王以及广王等。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5年),南宋首都临安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和谢太后相继被俘。宋恭帝的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是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又号少帝、幼主、末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宋朝上承五代、下启元朝就,分为北宋和南宋。共历时320年,有18个皇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