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实践的?

如题所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 但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由此,产生了新国际贸易理论,其核心是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前提假设。这种新的理论,主要包含六个方面: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2)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影响。从需求角度进行探索,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上的一大空白。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4) 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即应当对对本国经济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补贴。
(5)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
(6)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