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如题所述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疾病就如影随形,而在诸多灾难之中,极易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疫情,无疑是其中最恐怖的一个。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曾爆发过多次危害重大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都对人类社会造成过深重伤痛和难以估量的损失,造成欧洲1/3人死亡的黑死病,一战末期超过2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以及不绝于中国史书中的瘟疫,都是曾对人类造成恐怖伤亡的疫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基本上都饱受过疫情之害,尤其是在隋唐五代时期,诸多文献中所记载的瘟疫记录共有50多次,疟疾、伤寒更是频繁发生。那么,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古代瘟疫文献

从古至今,瘟疫的传播有三大必备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以,古人对于每次爆发的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控制手段,基本上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控制。首先也是最重要、最快速的措施,自然是切断传染源,如此一来,才能迅速切断瘟疫造成的惨痛悲剧。古代瘟疫之所以能够肆虐九州,一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确实落后,二是由于切断传染源不及时,这才造成了遭受疫情后,尸横遍野的局面。

影视剧中的受灾百姓

古代王朝的执政者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主动切断传染源。比如在明末清初年间,天花就是当时持续不断的著名瘟疫之一,为了切断天花的传染源,清王朝专门设立了“查痘官”,对于出痘病例一律采取隔离措施,很好地控制了天花的传染源头;如若有官员对于出痘病人,有瞒报谎报行为,一旦查处都以死罪处置。清王朝的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天花瘟疫的传染率。

古代医学隔离

其次,古代统治者还会专门设立疫情隔离区。据《周易》记载:“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这句话就是在告诫人们,疾病患者不应与人交际,以免传染给他人。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瘟疫爆发之时就已经有病人隔离措施。到了魏晋时期,病人隔离制度已经形成。

这一时期,设立了专门收治疫情患者的医疗机构:六疾馆。如若家中一人有疾,就可以送到此处安置,以免传染给家人朋友。唐代设坊隔离更加盛行,比如专门收养麻风病人的“疠人坊”。历朝历代的疫区隔离措施,可谓是疫情救治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真正切断瘟疫传播真正切断瘟疫传播途径。

古代医馆

再者,古代切断疾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对于患病尸体进行处理,古人称之为“掩瘗尸骨”。如果对带有瘟疫的尸体置之不理,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病毒与细菌界尸体大量繁殖,所以在人死后,如果不及时掩埋这些患病尸体,随意抛尸田野,反而会导致病菌传播与流行。比如在唐五代时期,一旦发生大灾大疫,就会有专门掩埋和隔离死者尸体的做法。据史料记载,天宝元年江左地区爆发过一次瘟疫,唐玄宗就下令让全国官员负责掩埋尸体的工作,此后20多年再没有爆发过大的流行病。唐朝掩埋尸体举措,也为后市预防流行并提供了重要借鉴。

古代瘟疫惨象

最后,面对疫情,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也有专门的防救措施。疫灾的侵袭突如其来,这让灾区百姓的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此时政府都会积极派发救济粮食,减轻疫区百姓的租税;与此同时,古代朝廷也会派出专门的官员,对灾区百姓进行遣医宣慰的政策,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古代每一场瘟疫的控制,都以人们的宝贵生命为代价,过去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人们细细思考,运用到现如今抗击疫情的这一战役中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9
古代控制疫情主要就是切断传染源,就是将患病的和健康的人分开,特别是对于患病而死的尸体及时处理,一般就是采取掩埋的做法。
第2个回答  2020-04-09
只能是封村隔离,让病人自生自灭,还有就是国家出面,组织医护,设立关卡禁止人员流动。但是多少情况下是失控,而无能为力的,比如黑死病,明末鼠疫。
第3个回答  2020-04-09
古代的官府和医生首先会控制这个疫区的人员进出,只许进不许出,然后在疫区用生石灰消毒环境和饮水,会把死去的人进行火化,而不是就地掩埋,这样就不会污染地下水。
第4个回答  2020-09-20
没有办法控制,就算现在都是靠自觉。古代基本就是自生自灭,尸体火化。没办法控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