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如题所述

土壤采样特别要注意解决合适的层位和粒度,否则不能取得好的找矿效果。据现有经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层位

1)残坡积层采样一般取自土壤 B 层,通常不在 A 层取样。因为 A 层金属容易贫化;其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 A 层又可由生物聚积作用产生非矿致异常; 再者 A 层取样因含有机质给分析带来干扰(比色分析时引起域液混浊,光谱分析样品激发时发生样品喷溅)。当然,如经试验某些矿种 A 层采样效果更好,亦可在 A 层,甚至 A0层采样。通常也不在 C 层采样,因效率不及 B 层高。如青海物探队在某地首先在腐殖层(A 层)采样,有的腐殖层大于 1m,未发现异常,后来穿过腐殖层采样,发现了异常,找到了铜矿。

2)外来物覆盖区,应穿过外来物采样。如江苏 814 队在冲积平原利用浅钻穿过冲积层取样,找到冲积层下的铜矿; 吉林某 Cu - Ni 矿,第一次样品取在冲积层上,未取得效果,第二次穿过冲积层取样,找到较大的矿体。

3)在气候炎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则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如福建某火山岩中的 Cu - Mo 矿床,0.2 ~ 0.3m 深处取样未发现异常,用土钻在0.5m 深处取样,发现了异常,找到了 Cu - Mo 矿床。

4)水田地区应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广东某地在田埂下穿过耕作层取样(深 0.5m),发现一个大铜矿。

2.样品粒度

对于 Cu,Pb,Zn,Ni,Co 等硫化物矿床以及热液铀矿土壤取样一般取细粒物质,如砂质土、细砂土、粉砂土、粘土。它们富集粒度为 0.1 ~0.5mm。

对于 Nb,Ta,REE,W,Sn,Au,Pt 等一般取样粒度较粗,如粗砂土。它们的富集粒度为 1 ~3mm。

然而在风成物广泛分布的地区,细粒物中异常微弱,因为细粒物多为风搬运而来,而较粗的粒级中,风成物影响大大减小,如内蒙古物探队发现小于 120 网目(< 0.1mm)细粒物质异常微弱,40 ~120 网目(0.3 ~0.1mm)异常最清晰。

3.样品质量

应根据指示元素富集粒度大小,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及分析所需样品质量来确定。通常富集粒度较细的取样质量 50 ~100g,对于富集粒度较粗的取样 100 ~200g。保证通过最佳自然粒度的筛孔后样质量不小于 20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