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秘人员要想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如何过好知情关,适应关和基础

机关文秘人员要想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如何过好知情关,适应关和基础关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撰写.在一个单位的文书处理工作中,文稿起草是第一个工作环节,比较收发、登记、办理、印制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事文秘工作,都免不了经常写文章.文字表达水平也就成了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要从提高起草者的思维能力、经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下手,没有什么“秘诀”可言,非得下苦功夫不可.而公文写作又有其基本规律可循,只有把握这些规律,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甘当“苦行僧”,愿做有心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会熟能生巧,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本文拟结合我个人从事写作的一些体会和别人的一些经验,就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多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一)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打好理论基础.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相比之下,我们往往不注意对工作进行理论思维,而喜欢就事论事.这直接导致我们一些公文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实践证明,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全局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就不能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理论是我们观察、认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指南.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才能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眼光更长远,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当然,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一份调查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但它的观点是对调查材料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现炒现卖.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要积累生活,拓展知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一是努力扩大知识积累,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知识,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积累.在积累知识时,既要注意量的增长,面的扩大,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职务和专业分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结构合理,就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围知识,专业知识精,外围知识博.专业知识的精,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外围知识要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划一个圈的话,这个圈应该把日常公文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住.这样,在写作公文时,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识,也不会是完全生疏的,起码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从什么书里查到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专业知识必须熟悉、精通.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知识时,不必每次都去查找.要像律师熟悉法律条文那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工作中常用的条令条例、政策法规、基本数据,要十分熟悉.二是勤奋地进行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资料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偶尔剪辑、摘记一点资料,做一点卡片,比较容易,长期坚持相当不易.积累资料决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样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它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要积累资料,就要阅读资料,判断资料的价值及分类.如果由他人代劳,自己对资料内容没有印象,用时就无处查找.积累资料的过程,也是熟悉资料的过程.只有熟悉资料,才能在需要时,从资料储备中迅速把它调出来.当然,这里说的熟悉,并不熟悉资料的具体内容,而是指了解资料的类别、属性.资料是供备查用的,没有必要把它的内容都记住,知道能在那里找到它就行了.为了便于查阅,积累资料要注意分类,并定期整理.资料的积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积累.所谓思想积累,就是脑子要想事、装事,注意把一些一闪即逝的想法捉住,记下来,并加以联想.我们读报纸的时候,看文字材料的时候,调查研究的时候,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使头脑总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这样,受领公文写作任务以后,进入情况就快,完成任务也快,不至于什么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三)打破专业局限,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机关工作分工是很细的,对分工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的,但不应满足于此,还要熟悉全局.只有懂得全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估量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份量.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给下面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

强调了解全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心工作往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完成.如果对全局性工作很生疏,就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必须多了解全局.年度工作要点,基本思路,重大活动,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重要典型的情况,都应了解.

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基层固然好,没有这些条件,通过阅读文件和有关材料也能了解不少情况.比如,某个单位的现场会开过以后,找来有关材料看看,也可以了解大体情况,并非只有到现场去才能了解情况.有些同志没有养成看文件的习惯,这很不利于了解和熟悉全局情况.有时兴师动众往返几天到基层去开个座谈会,了解情况不一定比从文件上得来的多.通过阅读文件,既能掌握政策,又能了解情况,对于机关干部来说,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学习办法,不充分利用,未免可惜.

(四)研究一点写作之道.根据一些专家的体会,学习写作之道的主要途径,一是学习公用文书拟制的有关规定.公文分类、作用、一般内容和拟制要求,以及公文格式,是最基本的写作之道,要认真学习并熟记.二是读一点写作理论方面的专著.如《应用写作》、《写作通论》等.这些书会告诉我们怎样确定主题,怎样建立结构,怎样使用材料,以及对比、照应、起承转合等文章写作的基本问题.三是学一点语法和修辞.学语法的目的是消灭病句,把文字写通顺.学修辞的目的是把文章写得优美、富有文采.二者都是需要的.有的同志认为,公文讲究严肃、庄重、朴朴实实,不能使用修辞手法.其实这是误会.讲修辞,并不是使文章华而不实.在我们所见的公文中,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恰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结果.例如,“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是用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传神.对比、排比、对偶之类修辞手法用得更多.不讲修辞,文章就不免平谈、呆板.四是学一点逻辑学.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一些公文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由于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五是通过精读文件和正误对照学习写作之道.阅读文件时发现写得好的文件,不要看一遍就过去,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观点、材料以及论证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它好在什么地方,想一想,如果让自己写这个问题,自己会怎样写,两种写法的差别在哪里?还有没有别的写法?等等,仔细揣摩、体会、研究,定会悟出些道理.这就是通过精读文件学习写作之道.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对照公文的修改稿学习写作之道.一份公文有时要写好几稿,每写一遍都有新的提高.把这几稿,特别是领导修改过的稿子收集起来,仔细对照,边对照边思考为什么这样改,受益匪浅.

(五)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站在岸上,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因为游泳是一种技能.写作也是一种技能.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经过实践这个中间环节.用筷子吃饭是一种很简单的技能,只听人家讲,看人家做,自己不拿一双筷子在手里练一练,也掌握不了,何况是写作这样复杂的技能!因此,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大胆实践,刻苦练习.在这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既不要把写作看得轻而易举,也不要看得高不可攀.提高写作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企求一步登天.一开始写不好不要紧,只要坚持写,必然有提高.二是既要勤于练习,又要善于总结.毛手毛脚地写,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即使有提高,也比较慢.要使自己写一次,进一步,就要善于总结.每完成一份公文的写作,都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有什么经验教训,特别要把初稿和后来的修改稿、审定稿认真加以对照,从对比中体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三是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要抱有应付态度.起草每一份文件,都要把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写一次材料有一次提高.如果能挑一百斤,只担九十九斤,时间长了,一百斤的担子就挑不动了.有的同志不愿修改自己写的东西,总希望领导高抬贵手,降低标准,凑付过关,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二、多研究,打好实践根基

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能力、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整个写作,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思维贯串于始终.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就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作者全面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起草公文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作为机关干部,要想提高机关公文写作能力,成为公文写作的行家里手.要多研究,打好实践根基,须做到:

(一)登高望远

人们常讲,登高才能望远.起草机关公文,也应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文以载道,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给人以启示和共鸣.文章依赖“思想”而永生,因无“灵魂”而猝死.写材料首先一定要注意提炼“思想”,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着眼全局看局部,不就事论事,把具体的东西理论化;善于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既不违背上级精神,又能突出单位特色,把上面的精神具体化;善于运用新语言、新事例,不简单“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是把传统的东西现代化.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相反影响就小.因此,必须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二是要有概括性.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面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有一个材料,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非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四是要有独创性.现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报刊文章的剪辑.要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不能人云亦云,趋奉迎合,确实能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五是要有说理性.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既要使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又要便于大家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就决定了文字材料必须能够透彻地讲清道理,做到了这一点,思想性也就在其中了.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贴近单位实际;既要有对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中肯评价和深刻理解,又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事;既要全面辩证,不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准确生动,不离腔走板甚至脱离上级和党委意图另搞一套,使人不得要领,感到莫名其妙.有经验的同志,还常常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把深刻埋在浅显中,常常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修炼”悟性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是歌德对鉴赏艺术作品所讲的一段话,其核心思想是:无论创作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离不开“悟”.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悟性也同样重要.同样的训练、同样的工作经历,有些人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有的人却能把公文写作升华到艺术的境界.这里面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差别还是体现在会不会“悟”上.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对事物的体会和认识能力,人与人悟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深浅上,公文写作中悟性的深浅与每个人的“修炼”程度成正比.首先必须弄清楚写公文目的是什么?我们公文写作,大到调研文章、工作报告,小到信息、简讯,说到底都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这个角度考虑,公文写作和其他文体写作不同之处就在于:必须符合上级总体意图.所以写公文,只能在上级总体意图的大框架内来写,出了那个框架,你就算跑题了.那就算文笔再优美,也得不了“高分”.其实简单说来是上级意图,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上级意图包括国家宏观政策、上级部门行政部署、本单位工作思路、领导对政策的个人理解,等等.这个需要你在实际工作中去“悟”.如何提高“悟”性呢?从实用角度分析,就是写作要注意要有针对性.比如每个级别的报纸、刊物,都有要解决问题的层次;每个领导、编辑,都有各自的风格和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你想得到他们的肯定,就不要孤芳自赏,一定要加以研究.你想在哪里发表、你写给哪个领导看,就把相关的报纸、刊物,或者把以前已经通过领导认可的文章找来,仔细的看,看的越多越好,研究写法,查找规律.写公文时,不要把写文章的人当成自己,而是当成领导、编辑.当然,一些其他的报纸、刊物、网上的文章,你认为写的好的,也可以找来看和研究,但开始阶段建议还是有高度针对性比较好.而从长远提高的角度来说,多阅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多关注国家、当地、上级、本单位、本部门等政策、措施,以及相关领导的观点、思路,多了解时事政治,多思考深层次的原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会对自己准确把握某篇公文应该具有的度,会很有帮助的.在这里引用鲁迅《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文章写作中怎样“修炼”悟性.鲁迅先生是这么写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这是鲁迅先生对文学创作阐述的“不应该那么写”的学习、领悟方法.对公文写作来讲,这也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方法.我们直接看公文范文、看干干净净的定稿,就不如看经领导和同志们反复修改的草稿获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用心写作是一方面,用心体会领导和同志们精心删改之处,体会到了“不应该那么写”,明白了“应该这么写”的道理,便是“修炼”公文写作的悟性.

(三)悉心揣摩

公文不是用来记录个人见闻的,也不是阐发个人见解的.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写的.这就要求起草公文时,一定要用心揣摩领导意图、思维方向、关注的重点等等,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和意图理解准、领会透,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处处留心皆学问.要通过细心观察、悉心揣摩、科学分析,努力去挖掘、扩展、完善、深化和延伸领导的意图,力争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不完整的东西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正确把握领导意图,确保机关公文质量.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越深刻,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只是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碰到这类情况,起草人首先应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挖掘领导意图时,起草人还要善于将主管领导的意图与其他领导的意图结合起来领会,集思广益,体现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公文写作过程中,有的领导深思熟虑不够,讲得意见不甚明了、比较杂乱;有的一时未想清楚、未说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对此,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一块就餐、散步、闲聊时,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新突破.

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会在修改上下功夫.平时我们常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之后,其实在写作之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因此,从起草以前到写完以后,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注重反复推敲、充分修改、精心核对,显得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5

一是要注重学习。首先要向富有写作经验的老领导学习。比如我之前的办公室主任是位老笔杆子,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写过的材料可以说要用麻袋装了。凡他写的材料领导一般一个标点不动。每次写完材料,我都是毕恭毕敬请他提意见,他也非常热心,有时直接修改。

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材料工作,深深明白写公文做材料的不易,最近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公文写作素材系统。包括了公文写作范例素材、总结汇报、材料汇编、发言致辞等等,全部整理微信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金蝉书社,也是希望能给广大写材料的同道中人积累写作素材的便利,里面都是平时积累的各类金句,摘录的公文精华,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现用,800万字文档内容任何部门公文都能找到模板,关注我,让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

二是要领会意图。在写领导讲话时,首先要吃透精神,即领导讲话的中心内容。领导交待时光听不行,一定要用笔记下来,才不致于写偏。其次要承前启后。同一内容的讲话稿既要看从前,又要关照到下一步发展,做到内容上的连贯。其三要紧扣当前单位工作重点,有助于指导和推动系统全面工作。其四要关照领导口味。有位领导喜欢结尾用三两句诗意的句子,既显得有水平,又有鼓动性,我就想方设法请来这些这样的诗句。花这样心思写出的稿子领导基本满意。

三是要严格筛选。百度搜索想要撰写的材料内容很多,这给文秘人员既提供了方便,也出了难题。方便的一些紧急的、不太重要的材料可以节省时间,快速完稿。难题的是很多文稿有一定局限,不能形成完整的材料,甚至固化了写作者的思维。

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关系全局性的工作,材料形成后有一定的连续性,同一个关键词往往需要搜索10条甚至20条以上,经过严格筛选后,才能综合不重复、有新意的材料内容。尽管有些费事,仍然比苦思冥想来得快,且不会存在炒现饭的嫌疑。公文写作黙黙无闻,而且枯燥无味的确很辛苦,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但要相信,一旦做成了笔杆子,离仕途也就不远了。不知我写材料的体会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公文写作黙黙无闻,而且枯燥无味的确很辛苦,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但要相信,一旦做成了笔杆子,离仕途也就不远了。不知我写材料的体会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