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十分担心和害怕的词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惶恐不安、谈虎色变
一、胆战心惊
白话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二、心惊肉跳
白话释义: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三、毛骨悚然
白话释义: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翻译:秦王听完以后,不自觉的毛骨悚然
四、惶恐不安
白话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翻译:人民走正道,内心就不会不安。唐·颜师古注又说;正营的意思就是惶恐不安的意思
五、谈虎色变
白话释义: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
朝代:宋
作者:程颢和程颐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翻译:曾经有一个田夫被老虎伤过,有人说到老虎,众人都不怕,只有田夫和别人不一样,表现出很怕的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提心吊胆、胆颤心惊、不寒而栗、战战兢兢、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心惊胆颤、毛发耸然、毛发悚立、胆寒发竖。

1、提心吊胆

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西游记》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释义: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3、战战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释义: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胆战心惊

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5、胆颤心惊

拼音:dǎn zhan xīn jīng

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6、毛骨悚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7、心惊胆颤

拼音:xīn jīng dǎn zhàn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翦见李牧归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8、毛发耸然

拼音:máo fā sǒng rán

释义: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

9、毛发悚立

拼音:毛发悚立

释义:毛发:头发和汗毛;耸:竖起。头发与汗毛竖起。形容非常恐惧。

10、胆寒发竖

拼音:dǎn hán fā shù 

释义:形容恐怖之极。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8
胆颤心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怛然失色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形容十分担心和害怕的词语,有心惊胆战心惊肉跳惊心动魄。
第4个回答  2019-12-23
忐忑不安,七上八下,惊慌失措,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