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怎样记载赤壁之战的?

如题所述

您好,史实中的赤壁之战: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随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利用火攻,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赤壁一役,曹操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增,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它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在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多部正史中,都有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三国志》中有诸如“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等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而《资治通鉴》中的“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等内容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赤壁之战前前后后的全过程。总体而言,正史因为其自身特点的要求,一般而言对赤壁之战的记述都是比较客观、准确的,没有过多的个人感情投注于其中,所以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褒贬,想了解、研究赤壁之战史实的朋友们,还是最好先读一读正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9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绍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先长江水战挫败曹军,紧接着在乌林火攻,曹操败走华容,引军北还,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曹操失去统一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拉开。

  这次战役也是对后汉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3
  关于三方投入赤壁之战的兵力,特别是曹操一方的人数,《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向有多种猜测。
  对此,《三国史研究》在《赤壁之战考辨》中有比较平实的分析,大意如下:曹操号称“八十万”,是虚张声势,他南下率三十万众,并荆州兵约十万,总计四十万。但曹操驻防新得荆州,分散了兵势,用在赤壁之战的第一线兵力只有一半,且又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故周瑜说“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联军方面,刘备有二万人驻夏口,孙权有十万之众屯柴桑。联军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刘、关、张率二千人助阵,共三万二千。孙、刘双方都留有大军为后援。总之,三方动员总兵力五十余万,而在第一线阵地上,联军以三万二千之众,对抗了二十余万曹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