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①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Cleckley(1941)区分病态人格为两类,一类为冲动-攻击型,一类为社会退缩型。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前有暴力行为的人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生暴力。他们将反社会人格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两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身体暴力的倾向。

②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James等(1983)对反社会人格和非人格障碍者各524人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观察,结果发现25%的反社会人格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其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区别。James等称谓那些伴有焦虑和抑郁的反社会人格为“心绪恶劣性精神病态(dysphoric psychopathy)”,这类人与不伴焦虑的反社会人格患者比较,表现智力功能困难、存在自杀观念、易于激惹、伴发其他神经症特点,住院时间长,对治疗反应不良。他们认为伴发焦虑和抑郁的精神病态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的综合征。Blackburn建议将精神病态分为焦虑和非焦虑两型,前者为继发性人格改变;后者为原发性精神病态,相当于Karpman(1948)的真性精神病态(true psychopathy)[2] 。

③行为无计划性
精神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Arieti(1967)区分精神病态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二型均系自我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行为一般缺乏预谋,而复杂型精神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生前有计划,而且可以达到行为的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确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当的。

④社会适应不良
ICD-10(199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目。适应不良是精神病态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的模式。然而,一些学者曾提出适应良好的病例。Henderson(1939)提出创造性精神病态状态,而且举出2名病例在不同道路上发挥创造力,但2例彼此之间甚少共同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2
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叫精神病态人格,社会病态人格,悖德性人格。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最为重识的人格障碍。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悖德狂”的诊断。它的主要表现是:本能欲望,兴趣爱好,脾气性情,道德修养等方面,异常改变,他们均没有智能、认知、和推理方面的障碍。也没有妄想与幻觉,此种人引起的犯罪最多,他们一致性的屡次犯罪,没有悔改表现,罪行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监狱的犯人2/3都属于此列性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情绪的爆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的仇恨性,对他人的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耻感,无悔愧之心,也许把他人的真心帮助看作软弱可欺,不顾社会的道德和规范,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特点:
1、他们外表也许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会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某些忧患,解决一些暂时困难。
2、没有认为精神病和其他非理性的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的焦虑,没有担心。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过敏。
4、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情意,对妻子、丈夫不忠。
5、对事情无论大小,没有责任感。
6、没有后悔之心,没有羞耻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态度随便,即使谎言被识破也泰然自若。
8、判断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的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大事件情,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没什么反应。
13、无企图自杀的历史。
14、性生活十分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与本人都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5、生活老是和自己过不去,没有规律,没有一个正确和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犯罪是突发的,不是严密计划和准备的。多出现在青少年期,最晚不过25岁。30岁以后也只有30%能得到缓解或有所改善,这种病态性格有许多都会终其一生。
对于情节恶劣,屡教不改并危及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可送少年管教机关,强制性的惩罚。也可实施心理学的厌恶疗法,令其产生痛苦体验,进行逐步矫正,可以有所缓解和改善。
这种性格形成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家庭教养方式,幼年和童年成长环境影响等。
第2个回答  2018-02-12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