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沂蒙山小调的书有哪些

如题所述

据有关专家考证,“沂蒙山小调”起源于沂蒙山区当地的花鼓调。由于那时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沂蒙小调》的原本、修改本、改填新词本均未正式出版。经过多年战争环境下的口头传唱,歌曲作者的姓名与歌名逐渐消失,曾先后出现以歌词为名的《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好》,以歌词的衬词为名的《那个》、《那格》、《哎嗨哎》等多个代歌名。
1949年4月,由陈曼鹤编辑、陈一虹发行、美乐图书出版公司印制的《民歌集》(中国之部),纳有一首无作者三段词的《沂蒙小调》。经考证,这是《沂蒙小调》的第一个歌词删节刊印本。此《民歌集》能于上海解放前夕的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出版发行,堪为珍贵。
这首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余音绕梁传唱到今天,几乎成了沂蒙山区无形的LOGO。一方水土一方人,沂蒙人耿直、沂蒙人善良,如同这山、这水、这歌,平铺直叙,不细雕琢,透着清澈、透着淳朴,更透着对家乡山水的自豪!
这首歌就是1940年由八路军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阮若珊作词、李林加工的抗日歌曲《沂蒙山小调——打黄沙会》(也有一种说法是《反对黄沙会》)。
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苗得雨就跟编创者之一的了休(原名廖湘彩,又名廖秋)了解过相关情况,“那时,我在战时一本东北民歌集子上,发现一首叫《绣灯笼》的民歌,极像《沂蒙山小调》的原型,了休跟我说:‘我们就是根据这样一首民歌加工的。东北也有?是不是从山东传过去的……’”1975年全国歌曲调演,第三代传唱人王世慧将《沂蒙山小调》带进了中南海,歌词是由苗得雨重新加工的。他介绍说,“当时,我不知道有王印泉等人的改编。我把歌词第二段的末一句取材于古谣谚《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改为‘风吹那个谷穗(儿)遍地香’,更符合沂蒙地区的风情;加了第三段‘解放区的军民哎心连心,开荒那个种地(儿)来打胜仗’,末一段将‘咱们的共产党员领导的好’改为‘咱们的毛主席领导的好’,歌名也叫《毛主席领导的好》,副题‘沂蒙山小调’。”
  
现在,《沂蒙山小调》已经蜚声国内外,许多优秀的歌曲和器乐曲都是根据它改编创作的,像舞剧《沂蒙颂》的音乐、吕剧《补天》的音乐、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等。这么一首民歌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越唱越红?《沂蒙山小调》虽然在歌词上随时变化,但是曲调始终保有“优美、欢快、味浓、情深”的特点,传唱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歌颂党的领导、歌颂沂蒙山的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幸福生活的歌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6
沂蒙山小调》的搜集整理

2010-11-05 15:59阅读:205

《沂蒙山小调》的搜集整理
■苗得雨(山东)
谈事情,不能撇开事情的要点。原型和作者的话,是要点。要点一摆,事情便一目了然。
《沂蒙山小调》从搜集整理流传到现在,七十年了。原型已流传多少年,临沂有专家在做考证。作者李林,大家早都知道。但这“作者”,是“搜集整理者”。有人说,作者始终没说一句话,任音乐界定为民歌。情况不是这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就有音乐工作者与李林做过文字交谈。李林在1984年6月3日给锐云的信上说:“那支小调不是我在山东搜集的,是我童年在沈阳老家时经常听山东逃荒的沿街讨饭唱的一支曲子。影影绰绰记得一点轮廓,我把它慢慢记下来,再经过整理,就成为后来那支《沂蒙山小调》。唱词是我和阮若珊同志合写的。写成后由我们在台上向群众演唱。”(载1990年11月号《音乐小杂志》)。这里只有“搜集”“整理”。此前李林的领导,业务团长王久鸣在1983年发的回忆文章说,李林等“是《沂蒙山小调》的最早搜集者”(在《齐鲁乐苑》)。后来,有人说,搜集整理也是创作,那是属于不懂。搜集整理中,也会有创造性的加工劳动,然而与个人创作不是一回事,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
李林从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去了山东省文协。那一段他写了好些个剧本,都署的名。有《抗属真光荣》,其中有两段插曲是创作,一段“打花棍”,用的民歌《绣花灯调》(也叫《望灯调》);有《双喜临门》,话剧;有《谁养活谁》,梆子调。我们剧团演出时,用的靠山梆子,即近年费县挖掘出的溜山梆子。1942年有一歌曲《打游击》,署名“李林记谱”。追问

蟹蟹,非常感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6
这个真的不知道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