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齐头料”就是刚刚好的用料,“五爪猪”就是长了五个蹄子的猪。这句话字面上的解释就是一个专业的木匠是不会用刚刚选择刚刚好长度的木料,而屠夫如果看到猪有五个蹄子,那便不会下手杀它。

在过去,木匠和屠夫也是属于手艺活,大家对这两类职业也是比较敬重的。木匠是一个很细致的活儿,而且比较专业。在选择木料的时候,通常都不会选择刚刚好的长度,而会再多留几厘米。

这样万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什么意外,还有补救的空间。到最后太长了只需要锯掉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太短了,那要补救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就是木匠为什么不会选择刚好长度的主要原因。过去木匠的口碑是很重要的,如果因为这点小问题砸了自己的名声,那就得不偿失了。

猪一般来说都是四个蹄子,但是有些猪很奇怪,就偏偏长了五个蹄子。屠夫看到五个蹄子的猪一般就不会下手了,过去的人认为这是“五爪金龙”的化身。这可是非常尊贵的东西,而且是非常少见的。

人们把“五爪金龙”当做是圣物一样供奉起来,怎么可能还会下手杀它们呢?一旦对这些圣物动了手,那么将来肯定是要遭天谴的。这后半句自然是还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后人用这句话其实更多的是用这句话的引申义,意思就是做人还是要留一点余地的好。不论是说话还是处事,都不要太过决绝。有的时候不管不顾,说一些难听的话,最后可能是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这句俗语“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来自于民间,整体上看,其主要人物是木匠和屠夫,那他们做什么呢?不就是锯料杀猪吗!是的,但从具体分析,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1.木匠不做齐头料

在农村,木匠可是个吃香的活,我觉得相比于现在的公务员了,但作为一个木匠,要有技术才行,如果只会基本功,不会锯料技巧,那工资恐怕要被雇佣人扣很多,况且还浪费很多自然的材料,配不上木匠这个头衔啊!

因此锯木头的时候,要先分析量好尺寸,然后根据数据,把应锯的尺寸稍微留长一线,才是真正的木匠,才是真正的美工,锯切出来的成品或半成品也完美的无话说了。

木匠像锯切齐头料是少有的事,因为他们知道,材料锯切不好或尺寸有差异,会给自己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根据他们以往经验,锯切出来的料都会比实际尺寸的要长。

我认为这句话的含外之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太死板,要懂得变通,留有余地!

2.屠夫不杀五爪猪

屠夫就是拿刀的,杀猪是家常便饭,但遇到五爪猪就不敢杀了,因为一般的猪都是四个爪子的,五个爪子的猪就成了另类的,传说中这种猪是杀不得的,有人认为它是不祥之物,要放生才不会那么晦气,而有人认为它是福星,要好好对待,千万不要杀,杀了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后半生可就惨了。

我认为这纯粹是迷信,即使有五个爪子的猪也是正常现象,我们要相信科学,人间事物都有变异,我们不必害怕,如果你实在是忌讳不敢吃,那就不杀为好,不要想太多,把自己吓个半死。

第2个回答  2020-09-17

这是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语,这个“木匠不做齐头料”这是因为在古时候,木匠是一个手艺活而且当时没有现在这么精密的仪器,所以很多时候做料的时候都会多一节这些的,“屠夫不杀五爪猪”这也是因为猪一般都是四个抓的所以古时候如果看见有五爪猪的话,都会选择放生


在古代的时候加工木材料,是每个木匠的基本功。长短的尺寸和厚薄圆扁,在加工之前木匠心中都要有一个数,常言道木匠怕摸,木匠只要一看看尖尖,一个家居的角度切割和木榫是否契合,是最考验木匠的基本功的。因此在加工木料的时候,木匠大多喜欢使用尺寸稍微长一点的木料,都不喜欢用尺寸刚刚好的“齐头料”,农村老俗话说“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就是这个意思。木料长了还好说,可以截断了,但是齐头料如果做错了就没办法再短了,短了就报废了。

五爪猪其实是古时候农村的一个传说,平常的猪都是四个爪子,很少有五爪猪的。当时很多人都是非常迷信的相信五爪猪是很怪异的动物,杀了对人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所以屠夫就算经常屠杀这些,可是看见五爪猪也是非常害怕的。

以前的农村人对待五爪猪,农户要么放生野外,要么好生养着,有的人说五爪猪是人投胎转世来的,有的人说五爪猪是福猪,都不能杀的,放生野外则平安无事,自己养着也能带来好的财运和福气。

第3个回答  2020-09-20

这句话说得是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矩,若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对做事不利。前半句指的是木匠行业的经验之谈,有一些道理,而后半句相对有些迷信,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具体分析如下:

一.木匠不做齐头料,指他们备木料时,会多预留一些尺寸。

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有一套适用于该行业的做事方法,尤其是手工行业,更是会存在些许由前辈们根据实际操作经验,而总结出来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木匠行业也是如此。

在木匠接到做木质家具的活时,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合适的木料。而在备木料时,通常会遵循一条准则,就是“不做齐头料”,即所备的原材料尺寸,不能和家具想要的尺寸一致。例如想做一个八寸长的柜子,那么就不能直接找来八寸长的原木材,要稍微遇到多一些尺寸。

如此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不可能每次都会有尺寸刚刚好,且放置已有的陈年旧木。倘若是刚砍下来的木头,其中通常会含有一定的水分,而在后期水分被蒸发时,木头的尺寸会因缩水而变短。因此预留多一点的长度,对制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家具有帮助。

其二是以前在制作家具时,采用的大多是卯榫结构,也就是不需要用钉子等工具来衔接固定,要经过多道程序,如锯木、凿眼、削榫和拼接等。而在此期间,难免有时会因力道或者木头材质的原因,导致木材开裂或者崩开等。若事先预留的尺寸足够,就可以将开裂的部位去除,再重新加工,也不会影响家具的整体美观性。简单点来说,就是给自己留一些犯错的空间,并尽量减少木材的浪费。

二.屠夫不杀五爪猪,是老一辈较迷信的说法。

在以前的农村地区,屠夫在杀猪时,若是误杀了五爪猪,就会觉得很忌讳不太吉利。因为猪在人们的印象中,基本上它的蹄子都是四个,而五个就很少见了。并且关于五爪猪还有一个传闻,就是它是由人投胎转世而形成的,不仅不能杀,还要将它放生,一旦不小心将杀死了五爪猪,还要请人给它做法事超度。

传说有一个屠夫不听劝阻杀了五爪猪,在之后就没有缘由的,意外切除了自己的手掌,人们就认为这是由于犯了禁忌,而产生的报应。很显然,这是一个迷信的说法,而且现代生物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五爪猪只是生物体内基因突变的结果,杀了它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且这种猪的猪肉也可以吃。

三.辩证看待农村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农村地区所流传的一些俗语,我们要学会理性的辨别开来。在以前科技尚不发达的时候,很容易因迷信而产生一些说法。

但也不否认,由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而成的俗语,有一些对于我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借鉴和警示意义。例如“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黄鳝惹不得”,这句俗语就告诫人们在这几个月份,要多加注意这几种动物,以免受到它们的攻击和伤害。

第4个回答  2020-09-20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都要给自己留后路,按照行业规矩来做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繁冗复杂,不管是农业、手工业、建筑业、文化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随着人们知识越来越全面,经验积累的越来越多,很多专业行话也被作为谚语流传下来,并且这些谚语通常都很通俗易懂。

木匠不做齐头料是木匠干活时要遵循的原则,它的意思是说木匠在剪裁的时候要多剪出来一些,不能按照原尺寸剪裁,因为木工活做到最后的时候木料很有可能会短一些,毕竟图纸或者设计样式和实际做的时候也会有出入,这时如果木料长一些的话可以随意裁去一些,但是如果短了的话就没有办法了,又不像绳子可以接一部分,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仅浪费了木料还浪费了时间和力气。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好发生意外的准备。

屠夫不杀五爪猪的意思是凡事都要按照行业规矩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界良心。日常可见的猪都是四爪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它日后的命运,主人看着它每天吃吃喝喝睡睡很是开心。五爪猪日常并不多见,因为它是猪届的丑小鸭,是畸形猪,身世很是可怜,所以屠夫们就规定不能杀五爪猪。

虽然这两句俗语最初用在特定行业,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木匠不做齐头料相当于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没有规划的未来只会让人手忙脚乱,甚至很有可能会错失良机。业界良心也是每个行业都要遵守的,做人要以诚为本,只有遵守信誉按照行业规则来做事才会获取更多的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