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阴痛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外阴掣痛,牵掣至两侧乳头亦痛,似有筋脉从阴部吊至乳上,阵发性发作,经后自行缓解者,称为“经行吊阴痛”。

本病常与阴疮,阴肿等病同时并发,但阴疮,阴肿不属于本病范畴。

一、病因病机阴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阴痛病,一是指妇女阴中或阴户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或阴道干涩作痛,或外阴红肿疼痛而非阴疮者。二是指妇女外阴一侧或双侧红肿,甚至化脓,溃烂引起的疼痛而属阴疮者。中医学把前者包括在阴中痛、阴户痛、小户嫁痛、吊阴痛、玉门肿痛等病症中,把后者包括在妇人阴肿、阴蚀、阴匿、狐惑等病症中。

2.诊断妇女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本病当与痛经,经行乳头痛等病相区别。

三、辨证施治

1.肝郁气滞型

【辨证】阴中掣痛,连及少腹,甚则两胁,乳房牵引作痛,胸闷大息。

【施治】疏肝理气,养血通络。

【方药】川楝汤加味:川楝子(去核)、酒炒小茴香、猪苓、泽泻、白术、乌药、槟榔、乳香、元胡、木香、当归各6g,川芎、丹皮、栀子各3g。

2.肝肾亏损型

【辨证】阴道干涩疼痛,无带下或带下极少,腰脊酸楚,神疲肢软,头晕耳鸣。

【施治】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饮加味:熟地9~30g,山药6g,枸杞子6g,炙甘草3g,茯苓5g,枣皮3g,小茴6g。

3.肝经湿热型

【辨证】阴部红肿胀痛,或灼热疼痛,甚至有多个大小不等之疮,行走不便,坐则痛甚,白带多或色黄腥臭,常伴有目涩不爽,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小便黄浊。舌苔黄腻,脉弦数。

【施治】清肝泻火,和血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泽泻12g,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生地各9g,龙胆草、柴胡、甘草各6g,当归3g。

4.脾湿下注型

【辨证】女阴皮肤发白,增生肥厚,溃疡流水,阴痛肿胀或作痒,带下量多、色黄白、质黏腻,或有秽气。伴有胸闷烦躁,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细。

【施治】清利湿热,健脾止痛。

【方药】完带汤加味:苍术、白术各20g,山药、车前子、白鲜皮、蛇床子、白芍各15g,萆薜、苦参各30g,乌药9g。

5.肝肾阴虚型

【辨证】女阴刺痛瘙痒,外阴萎缩而色白,内有干涩灼热感,或有少量黄水,阴内潮红。伴有头晕目眩,腰酸,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施治】滋补肝肾,和血止痛。

【方药】两地汤加味:黄连6g,白芍、麦冬、枣仁、地骨皮、生地黄、山药、龙胆草、钩藤各10g,龙骨15g。

6.气虚下陷型

【辨证】阴户坠痛,或阴户肿痛不闭,白带清稀量多。伴有神疲乏力,短气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补气升陷止痛。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西洋参(另煎兑服)8g,黄芪、牡蛎各20g,白术、益母草、枳壳各15g,当归10g,柴胡6g,乌贼骨12g,陈皮、升麻各9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逍遥丸、柴胡疏肝丸、龙胆泻肝丸、十二温经丸、痛经丸、茴香橘核丸、月月舒冲剂。

2.验方

(1)荔枝核、枳壳、元胡各10g,白芍24g,甘草6g,蜈蚣2条。

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2)淫羊藿、肉桂各10g,川牛膝、川芎各6g,白芍12g,续断、桑寄生各15g,柴胡8g。水煎服(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3)桂枝、艾叶、小茴香各10g,白芍、乌药各12g,香附15g。

水煎服(适用于寒凝肝脉者)。

3.外治方

(1)外阴溃疡宜用苦参30g,煎汤洗外阴。

(2)白胡椒10g,葱白1根,食盐200g。炒热后敷脐部。

(3)小茴香、川椒各50g,大青盐200g。炒热后熨小腹及两乳房。

(4)吴茱萸、乌药各1g,细辛3g。共为细末,醋调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适用于属寒属虚型吊阴痛)。

(5)蛇床子适量。绢盛蛇床子,蒸热外熨患处。

五、调护

(1)保持阴部清洁卫生。

(2)清心寡欲,安神定志。

(3)勿劳累过度,用力持重。

(4)忌食辛辣之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