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200字小传

如题所述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刻画成了一个“千古奸雄”,给人的印象正如毛宗岗评本所说的“三绝” 中的“奸绝”:在他的身上集中了狡猾诡诈、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假仁假义、损人利己、专横残暴等“奸”的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残暴和狡诈。他杀死“ 北海六年,甚得民心”的孔融,甚至还杀死了一代名医华佗。他一方面用残暴的手段消灭异己,另一方面用狡诈的方法来开脱自己的罪责。韩馥被他杀死,他对其子表示“悔之无及”,令“三公之礼葬之”。他杀陈宫的时候还“起身泣而送之”。他逼死袁绍、徐母后,大摇大摆地哭墓。残暴和狡诈紧密结合,显示了《三国演义》中,这个“千古奸雄”的独特性格。
但其实,曹操并非董卓那种头脑简单,嗜杀成性的暴君。虽然一心要铲除异己,但他十分明确地把握着“ 当杀则杀,不当杀则不杀”的原则,从不一意孤行。他偏偏不杀辱骂了他的陈琳、张松等,即使是他真正的心腹大患刘备两次落到他手里,他也并不加以杀害,理由是:“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之心。”这让我们看到了曹操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的英雄本色。
曹操的“狡诈”有时恰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谋董贼孟德献刀” 就表现了他的智和勇,他人都在哭国泣己,唯他抚掌大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动卓否?”,于是有了“孟德献刀”,当杀董卓事未成时,他并非因此乱了阵脚,而随机应变,此“智”虽非大智,却因此保住了性命。这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眼光放的更长远,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富有政治谋略,故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最终兼并其他诸侯,成就一番大业。
另外,在他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时,他非常注意笼络人心、寻求同盟,以扩充自身的实力。在诸侯会讨董卓时,只有他不计较官职出身,对刘关张三人报以信任,显示了他慧眼识英雄的独到眼光。当他的羽翼已经足够丰满的时候,他仍不急于登上皇帝的宝座,自称原做“周文王”,把最后一着棋,留给他的儿子,再次显示出了他的目光长远。作为一个统治者,他身上所体现的种种品质,在现在扔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借鉴。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总是放大了《三国》中曹操的过,而却忽视了他对整个历史所作出的贡献。我们应为他的功平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永存的雄心壮志,如果没有曹操,谁将一霸中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当之无愧的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