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寓于中学数学教学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18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数学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就我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贯穿德育教育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小学数学贯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学科之一,我认为,它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挖掘学科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明确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等。例如,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它叙述的事实都是儿童常见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尤其是反映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像低年级,在指导观察教材上的画面时,要抓住那些思想性比较鲜明、突出的生动画面和插图,启发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用较简单的语言讲一讲画面的主要内容,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富有情趣地归纳出画面的意义,使其引导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小朋友浇树、种花,农民种地、工人做工,解放军扛枪保卫祖国等画面,既使学生达到理解数学的意义,又使学生领悟其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这些教学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根据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等教育
比如:五年级正面临着毕业等问题,因此自己在教学中注意把学习目的、理想等教育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首先在教应用题时,教师抓住个别题中的关键语句,如:粮食增产、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科研新成果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会应用题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工厂原来每小时生产机床45台,技术革新后,每小时生产的台数比原来的2倍还多15台,现在每小时生产多少台?老师问:技术革新后,每小时生产的机床比原来多还是少?这时,就连中下等的学生也会说谁多,为什么多?由于技术革新了,也就是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方法。那新科学技术方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是通过人们新有的知识创造出来的?知识不是等来的,是靠我们自身努力学习、拼搏赢得的。这样,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知识就落后,就不能创新。反过来在解这道题时,同学们的情趣比先前浓了,学生带着情趣学起来,轻松愉快,乐于接受。再比如,教学统计图表时,不但让学生会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从中还要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含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同学们懂得将来无论当农民、工人、干部,还是个体,都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将来才能干好一番事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三)根据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意志品格的思想教育
小学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的虚假,逻辑推理的方法和结果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实践的验证,比如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马虎等现象。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周长为9.42厘米的圆形零件,要求同学们算出工人叔叔要按半径为多少厘米来制造这个零件?题是很简单,数字也不大。有的同学不用笔很快算出要按半径为1.5厘米来制造。而极个别学生争着说以半径为15厘米来制造,经过认真计算,首先确定哪个结果正确,而且说出错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只忘掉了点小数点了,虽然忘掉了一个小数点,或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都会酿成难以预料的大祸,假使这批零件工人按照半径为15厘米来制造,这批零件就成了废物而不能用,浪费了人力、物力、功力等。这么大的损失由谁补偿?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第十册比例尺、利息等教学内容。另外,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性质、法则、规律等基础知识时,要力求做到思维有序,条理清楚,准确无误。如在教学质数、互质数和质因数时,这三个概念中都有质数两个字,易混淆,但是在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而是让学生理解,反复感知,达到正确认识和熟记,并且在讲时分别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既有着密切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样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形成概念之后,再把抽象的概念引向具体,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格。由此,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象做数学题一样认真细心,不能马虎、懒惰,要实事求是,有毅力,战胜学习中、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难点。
(四)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完“倒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明白,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多步复合应用题可以转化为几个互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反映在小学数学中的主要内容是矛盾的互相转化,而且具有普遍的联系。比如,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等,都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对于中差生,要想使他们的学习有飞跃,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必须弄清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凡是知识的难点、关键,教师绝对不能代替思考,要启发他们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拓宽思路。比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二者在解答过程中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只注意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题目的个别词语是不行的。只有通过二者的对比,真正把握二者之间的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两种应用题的本质区别。只有经常这样下去,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德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它不仅寓于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过程中加深,因此,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自觉地强化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