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早,事事早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时时早,事事早的意思是:无论有多忙,都要早起,上学工作早到;无论何事,不管事情的重要性,每件事都要按时甚至提前完成。

这句话是吴伯箫先生参观完三味书屋,看到鲁迅先生课桌上的“早”字后对鲁迅先生的赞美之词,敬佩鲁迅先生在生活中一刻不停的奋斗。“时时早,事事早”,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出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课文《早》, 作者吴伯箫。


扩展资料:

“时时早,事事早”在鲁迅先生求学上的体现: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早 (课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0
每时每刻都要早,每件事也都要早,这句话强调的是早的重要性。
鲁迅的名言:时时早,事事早。
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他十三岁时,祖父被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鲁迅每天要去当铺当完东西买完药才去上课.一日,鲁迅迟到了,老师生气的将他狠狠批评了一顿.鲁迅听了,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而是点点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第二天,他早早的来到学校,并在书桌的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惜时如金,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
第2个回答  2011-02-24
这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从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对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因此文章并不是简单地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继续自己的所见,而更多地是由眼前的实在景观,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还联想到“早”字来历的故事。作者巧妙地用带有情感的思绪把当年三味书屋里的人物的活动结合所见娓娓道来,使文章内容充实了很多,给人以诸多的思考、感慨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