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要比较详细的答案啊,谢谢

中国摩托车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根据市场规模和消费形态的分析,国内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呈以下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内摩托车市场的总销量持续下降,但是强势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逆市而上来实现销量的增长。这种市场洗礼会使各品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加速“橄榄球型”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二是现有摩托车用户成为各个品牌争夺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合资品牌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品牌形象真正成为影响购买的重要因素;三是在几个大品牌的竞争过程中,将逐步回归性价比本质竞争。在中高端产品相当的情况下,围绕产品性能认知的推广活动将逐步盛行。各个企业会在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四是各个款式的产品细分市场中,与品牌的集中类似,产品品牌也会逐步集中在几个有代表性的竞争车型上。我国摩托车行业自2006年3月实施出口资质管理以来,出口单价明显提高,2007年出口市场将继续改善。
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双双突破2000万辆,产销量和增长速度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随着摩托车新消费税政策的出台实施,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转。近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行业进行了整顿,行业竞争环境和条件日趋好转。但在行业治理整顿期间,市场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净化”,市场环境的混乱局面仍将是这一特定时期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随着治理整顿的深入,这种局势将更加“动荡”,竞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将更加惨烈。根据规划,国III、国IV排放标准将分别于2007年7月1日和2010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以国III排放标准的实施为标志,2006年至2008年我国将进入一个汽车摩托车排放、安全、节能等相关法规颁布实施最为密集的时期,这段时间将是对我国众多汽车摩托车生产厂商的极大考验。
作为一般性交通工具,摩托车在国内诸多城市都遭“禁牌”,我国摩托车的城市黄金发展期被人为地阻断。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城市摩托车消费者的声讨浪潮一波胜过一波,国家高层亦明确表态认为对摩托车“禁牌”缺乏合理性,各类媒体对“禁牌”的鞭挞从未断绝,然而即使如此,也始终改变不了“禁牌”的现实。如何挖掘打开新市场则成为众多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摩托车才能实现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品牌时代里,您选择什么样的决策?采取怎样的策略?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中国摩托”品牌,迎接国际竞争。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中国汽车报》、《摩托车信息》、《摩托车技术》、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相关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重庆、广东、山东、上海等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的一手调查和长期跟踪,同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大中城市居民和爱车族进行了深入访谈。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进出口情况、竞争格局、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揭示了摩托车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对“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发展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有助于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摩托车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摩托车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法文中的“摩托车”由10多个字母组成,但法国人一般都用它的前4个字母“MOTO”称之。在早已进入汽车时代的法国,近年来摩托车的销售势头旺盛,街道上和公路上奔驰的摩托车日益增多。
法国人近年来为什么对摩托车爱慕有加?首先是有关摩托车驾驶证的改革。在法国开摩托车,必须持有专用的“摩托车驾驶证”。
1996年6月,法国决定,满两年的汽车驾驶执照可以作为气缸在125立方厘米以下的摩托车的驾驶证。这一决定为广大汽车驾照持有者带来了福音,因为法国拥有2600多万辆小汽车,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开汽车并拥有汽车驾照。于是,许多法国人纷纷购买摩托车,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再为专门考摩托驾照而奔忙。
其次是交通堵塞、车流不畅,促使人们购买体积小、灵活方便的摩托车。在法国的道路上,常见汽车被堵得寸步难行,开车人唉叹气,而摩托车却如鱼得水,在汽车长龙的夹缝中穿行,令憋坐在汽车里的人羡慕不已。
再有,开摩托车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这非常符合法国人追求个性张扬的性格。国人的摩托热正在升温,今年第一季度,法国市场上摩托车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目前法国销售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法国摩托车市场上,进口车特别是日本车占了很大比重。
当然,随着摩托热的不断升温,车祸和伤亡人数也随之增加。
1996年有741个骑摩托车的人在车祸中死亡,1998年达到901人,此外每年还有十多万受伤者。这对于法国目前230多万辆各类摩托车拥有者应该是个警告:在方兴未艾的摩托热中,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十分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0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近10年来,我市摩托车产量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30%以上。去年,全市摩托车产量达到227万辆,占全省产量一半,全国产量的13%,是国内摩托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级市。

  我市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之路能否为业界带来共通的启示?“夕阳产业”如何才 能迎来艳阳天?带着业界对加快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共同期盼,2006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于8月25—27日在我市召开。如何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农村市场机遇,如何把握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出现的国际市场利好,壮大中国摩托车产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突破、升级和自主创新,共同推进摩托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论坛关注的重大课题。论坛设立“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四大主题,分别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国外摩托车行业组织和知名企业专家、国内行业技术专家、品牌战略专家发表演讲,成为摩托车产业近年来少有的一场“豪门盛宴”。

  顶级论坛落户江门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摩托车分会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蓬江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是全国顶级规模的摩托车专业论坛,第一届论坛于去年11月在北京举办,这次是第二届。

  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三大洲、六个国家的摩托车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专家学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等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以及全国150多个摩托车整车、配套企业的老总们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多家新闻媒体齐聚江门,对摩托车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就此次论坛参会的人数、企业数和影响力来讲,可以说是一次全国顶级规模的摩托车专业论坛,更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规模的摩托车国际性论坛。

  主办方表示,作为摩托车产业后起之秀,广东板块近年的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广东板块以456万辆的年产量首度排名第一。这次论坛之所以选择在我市举行,是对广东板块和我市的充分肯定。我市是广东板块的龙头,又是全国摩托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级市,举办这种高规格的论坛当之无愧。这次论坛有助于产业界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学习、借鉴,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摩托车产业发展迈上更高的水平。

  摩托车产业前景光明

  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快速、灵活、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频率的需要,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中国摩托车工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产量第一。摩托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生产企业集中的地区,摩托车产业已经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

  国内城市的“禁摩”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摩托车行业已是“夕阳行业”?与会论坛专家们一致表示,中国摩托车行业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农村对摩托车的需求正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自行车的需求,市场尚有超2亿辆的需求深度,说明市场供与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博士就《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农村消费变化》的报告指出:时下,由于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策”支持,在“老农村”向“新农村”转型的建设过程中,在“旧农业”向“新农业”升级的发展变革间,在“土农民”向“新农民”进步的社会大潮下,由于公共财政倾斜、农村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升级、农民收入提升等“利好”不断,使得包括生活消费品、住宅消费品、能源消费品、交通消费品、休闲消费品等在内的各种消费需求被大面积“激活”,处于空前旺盛的“后发”增长态势。

  副市长黄悦胜、蓬江区区委书记邹家军在论坛期间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他们认为,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自行车时代向汽车时代的过渡期,期间必然出现摩托车时代。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摩托车具有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休闲工具“三位一体”的巨大优势和旺盛需求,是“新农民”扩大行动半径、运输农业产品、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之一。此外,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对轿车的使用将受到费用的制约,对摩托车的需

参考资料:http://www.ucnu.com/ArticleView/2006-9-6/Article_View_15535.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19
2007年,根据市场规模和消费形态的分析,国内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呈以下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内摩托车市场的总销量持续下降,但是强势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逆市而上来实现销量的增长。这种市场洗礼会使各品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加速“橄榄球型”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二是现有摩托车用户成为各个品牌争夺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合资品牌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品牌形象真正成为影响购买的重要因素;三是在几个大品牌的竞争过程中,将逐步回归性价比本质竞争。在中高端产品相当的情况下,围绕产品性能认知的推广活动将逐步盛行。各个企业会在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四是各个款式的产品细分市场中,与品牌的集中类似,产品品牌也会逐步集中在几个有代表性的竞争车型上。我国摩托车行业自2006年3月实施出口资质管理以来,出口单价明显提高,2007年出口市场将继续改善。

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双双突破2000万辆,产销量和增长速度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随着摩托车新消费税政策的出台实施,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转。近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行业进行了整顿,行业竞争环境和条件日趋好转。但在行业治理整顿期间,市场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净化”,市场环境的混乱局面仍将是这一特定时期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随着治理整顿的深入,这种局势将更加“动荡”,竞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将更加惨烈。根据规划,国III、国IV排放标准将分别于2007年7月1日和2010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以国III排放标准的实施为标志,2006年至2008年我国将进入一个汽车摩托车排放、安全、节能等相关法规颁布实施最为密集的时期,这段时间将是对我国众多汽车摩托车生产厂商的极大考验。

作为一般性交通工具,摩托车在国内诸多城市都遭“禁牌”,我国摩托车的城市黄金发展期被人为地阻断。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城市摩托车消费者的声讨浪潮一波胜过一波,国家高层亦明确表态认为对摩托车“禁牌”缺乏合理性,各类媒体对“禁牌”的鞭挞从未断绝,然而即使如此,也始终改变不了“禁牌”的现实。如何挖掘打开新市场则成为众多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摩托车才能实现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品牌时代里,您选择什么样的决策?采取怎样的策略?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中国摩托”品牌,迎接国际竞争。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中国汽车报》、《摩托车信息》、《摩托车技术》、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相关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重庆、广东、山东、上海等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的一手调查和长期跟踪,同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大中城市居民和爱车族进行了深入访谈。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进出口情况、竞争格局、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揭示了摩托车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对“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发展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有助于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摩托车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摩托车行业发展方向
世界二轮摩托车生产量超过2 500万辆.作为世界第一摩托车生产大国的中国,2001年生产量超过1 200万辆,占同年世界总生产量的48%,印度生产432万辆,日本生产233万辆,三国合计占世界总生产量的75%,
第3个回答  2019-12-05
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71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
由于过去几年的持续高油价,让消费者对美国汽车厂商生产的高油耗车型兴趣大减。而不断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给美国汽车业的销售和融资带来巨大压力。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近来亏损连连。“三巨头”的高管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呼吁政府提供2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帮助它们度过危机,免于破产。
随着能源的逐渐减少,汽车的发展逐渐接近低碳经济思想。为了汽车行业更好的发展,专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新能源,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拭目以待了。
第4个回答  2007-03-20
<中国摩托车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国摩托车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大国。在中小排量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方面,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摩托车已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机电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摩托车工业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更加深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摩托车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和致富工具,也将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体育竞技工具,也是我国公安、武警、军队特种需求的一种重要装备。作为一种使用方便、行动快捷、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摩托车已经是融合了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和各种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工具。

摩托车行业的现状

全国摩托车行业(包括整车企业及骨干配件企业)约800家左右,由于摩托车生产准入制度的实施,整车独立序号企业由155家减为目前的108家(目录内),零配件骨干企业约700家。目前行业的从业员工超过30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超过300亿元。我国自1993年到2005的十余年中,一直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十五”期间,摩托车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2%,产销率100%。2005年全国共生产摩托车1776.72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21.89%;出口量为722.66万辆,出口金额高达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48.54%;上交税金30.6亿元。产品分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有5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辆,5家企业超过80万辆,产量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48.2%上升至62.4%,显现了行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十五”期间市场销售结构略有变化,2005年市场销售结构以50ml、100ml、110ml、125ml为主导排量。我国内地摩托车保有量约7000万辆,摩托车的千人占有率仅为54辆,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千人占有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农民及城镇居民的收入将不断增加,国家将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居民对摩托车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因能源供应紧张,国际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也将会稳步增长,摩托车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有很稳定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摩托车行业“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五”末期年规划产量1300万辆,产值700亿元,出口量为总产量的10%~20%,出口创汇不低于8亿美元,年产100万辆以上企业3家,年销售额大于50亿元企业3~5家,市场占有率大于30%的零部件企业多家。从“十五”规划完成情况来看,“十五”末期,2005年我国年产量1776.72万辆,产值725.93亿元,出口722.66万辆,占总产量的43%,出口创汇22.48亿美元,年产100万辆以上的企业5家,年销售大于50亿元的企业3家,市场占有率大于30%的零部件企业多家,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累计共生产摩托车7442.69万辆,年同比增长9.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82.88亿元;累计出口整车1824.66万辆,累计出口创汇59.94亿美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64亿元,累计上交税收142.32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十五”期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时期,由于政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执行标准法规的力度和国内外市场对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促使企业向新产品、新技术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由于“公告”管理对新产品审查严格,产品开发质量有所提高,骨干企业出现了前瞻性的自主创新开发研究,且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新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100ml、125ml、150ml配套使用的四冲程发动机上,整车外观设计也有所突破,市场上已经出现差异化的产品。发动机主要集中开发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噪声法规的项目上,发动机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另外,在大排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方面,有些企业采取同外著名研究机构联合设计,同时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开发出400ml、600ml的大功率发动机,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使用需要。为达到国3标准,摩托车电喷技术也在积极研究试制当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新型排气消声器、铝合金车架、倒置及充气式减震器、气缸体镀层、镁铝合金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也已广泛使用。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谐社会,大力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苦练内功,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世界知名品牌。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科技兴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和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加快提升行业的开发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生产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各类摩托车,为2020年由摩托车生产大国转变生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目前年产量的基数比较大,摩托车工业的年增长率应略低于国民经济年增长率。按系统工程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摩托车年产量以平缓波动式(可能呈锯齿波)的方式发展,不会出现“井喷”,也不会出现负增长,年平均增长为5%。预计2010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发动机2300万台,社会保有量约1亿辆左右。

“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及中、小城镇市场;随着各地政府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和“科学发展观”,并在“节能、环保”政策导向性的作用下,将逐步取消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

国外市场,按照目前国际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摩托车产品的出口态势,“十一五”期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市场仍会稳步扩张。中、小排量车型仍是发展中国家主导车型。大排量、高端产品将是我国出口产品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主要市场是在欧、美。

骨干企业继续做好全球的生产布局,特别是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自由贸易区)建立子公司,这样可以利用经济一体化国家中零关税或低关税的互惠条件,进而打开自由贸易区国家的市场。

市场对产品种类的需求主要有:达到国3排放的50~150ml电喷摩托车、250~600ml大排量摩托车、针对欧美市场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摩托车,摩托车的延伸产品━━ATV、通用机、摩托艇、机动雪橇、儿童运动车、代用燃料摩托车、混合动力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同时,代用燃料、混合动力、电动节能环保型摩托车和多缸发动机,在“十一五”期间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家对排放及节能、噪声日益严格的法规推出,发展各种代用燃料、混合动力发动机及摩托车将成为企业生产研发创新重点。但满足国2、国3甚至更高要求的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含量很高,技术难度很大,有些核心技术国内尚未掌握,在“十一五”期间和未来能否及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摩托车和发动机,并能批量投放市场,将成为我国摩托车工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要认真落实“自主创新”这一战略决策。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资本、利益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为较快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着手,要积极探索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要制订促进科技研发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的创新活力,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2020年达到摩托车生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两个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末期摩托车规划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工业总产值应达到1200亿~1300亿元人民币。

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下,在落实“生产准入”过程中,将使摩托车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逐步净化。特别是行业“准入管理”和标准法规的严格贯彻执行,部分生产条件差、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被淘汰。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积极主动寻求兼并或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的大型骨干企业做好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必须真正落实以董事会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改革,建立若干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公司。继续培育并保护以抢占国际中、高端产品市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小型企业。零部件企业要利用现有的基础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竞争实力。关键零部件要形成10~1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大批量、多品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系统的集成能力。鼓励零部件企业走中性化发展道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经营,产品要具有性价比优势,要有品牌战略,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成为全球摩托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制

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苦练内功,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从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市场开发入手,全面提升我国摩托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提高现代摩托车中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创新能力。

二、鼓励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来规范管理行业。国家主管部门,着眼于行业整体发展,鼓励真正意义上的优化重组,做大做强,打造精品,集中精力做好自主品牌的企业,反对只是形式上的剥离和重组。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将继续对重组的企业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鼓励有特色的中小摩托车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摩托车企业较多,需要有进入世界强手之林,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优势企业,也需要具有不同特色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根据市场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发展有性价比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四、正确引导资金投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产能已大于需求的摩托车行业,不提倡不鼓励投资建立新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于生产出口竞赛型、豪华大排量摩托车和发动机达到国内排放、噪声要求的新建企业,给予支持。

五、合资合作企业达到双赢局面

限制盲目重复引进,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在合资合作中要重视发展自主品牌,实现双赢局面。

摩托车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出口机电产品,摩托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到2010年出口量力争达到国内生产总量的50%;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应占出口数量的30%左右,出口金额30亿美元。

在政府鼓励引导下,基础条件好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国外建立独资或合资公司,这些海外子公司的设立应首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辐射能力强的国家,这些海外子公司应具备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能力。政府行业要规范出口秩序,企业要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行业要建立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政策建议

1. 降低企业对政府多头管理付出的高成本。

2. 要有产业倾斜政策和重点扶持目标:“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对技术先进、性能超前的节能环保产品等有关项目在贴息贷款和免征所得税等方面,政府要有明确的政策出台和可操作的实施措施。

3. 改革税负:所有企业应在同一起跑线上。

4.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禁、限摩托车,既阻碍了摩托车工业健康发展,也剥夺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消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

5. 对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车应纳入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对超标的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车应进行治理整顿。

6. 政府应加强摩托车出口管理,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建立摩托车产品摩托车企业出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7. 警惕反倾销,建立产业损害预警体系。随着摩托车产品出口量的迅速增加,根据国内其它行业的教训,要警惕国外利用各种壁垒实施反倾销。我们要尽快提升产品结构和技术等级,出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避免市场冲突,避免贸易纠纷。

8. 为建立全行业的公平竞争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已出台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力度,如“排放二阶段”、“合格证管理”、“税收一条龙”等的检查力度。

9.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好安全培训:所有有能力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安全教育中心。定期培训消费者,加强对驾乘人员交通法规、安全行驶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使用者各方面的认知水平,确保安全,防范事故。建议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摩托车赛事,扩大中国摩托车产品在各个层面的影响。(本文是在中汽协会摩托车分会起草的《摩托车行业“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删节)

参考资料:中国工业报<中国摩托车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