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50字

如题所述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1
人们清理房子,结清上年的债务,为了让所有的事情步入正轨,来迎接新的一年。房屋、商店、街道挂上了横幅、种上了鲜花、飘摆着生气勃勃的红色彩带,(红色在中国代表一种喜运与除魔的颜色。人们互送红色包裹的礼物,最普通的是“红包”(将钱装在红色纸袋里),也有人送朋友特殊的食物,如红枣(中文名字“红枣”,意为“红到”)和橘子(它在粤语的发音“kat”音似“福运”)。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26
贴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天贴,对联对此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待背景激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第4个回答  2020-01-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