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文,故事内容在知道搜索未解决问题搜索内容是:餐桌上的语文 第一个就是我的问题!悬赏金40! 谢谢了~

如题所述

生活中的语文 (可删掉几段哈,加油哦)
生活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感到很自豪。五千年绚丽灿烂的文化文明,离不开我们的母亲河。伟大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华夏民族子嗣后代。这条河哺育着沿岸的人民,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然而居于黄河源头的青海人民在饮食习惯和饮食种类上却有着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海是我国西部省份,因青海湖而得名。黄河河谷是主要农业区,盛产春小麦、蚕豆(当地叫“大豆”)、青稞、洋芋(土豆)、油菜籽等农作物。青海各民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饮食习俗也有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这里的传统主食为白面制品,有馒头、饺子、包子、烙饼、酿皮子等各种花样,其食法与陕西,甘肃等地接近,口味偏于酸辣。青海的面食方面可谓花样众多,有面片、寸寸面、旗花面、拉面、干拌、杂酱面、臊子面、杂面巴烙、豆面搅团、豆面散饭、搓鱼儿(用青稞面和成面团,然后每揪一小块指头大小的面团,搓成中间稍粗两头尖细的面条,约两寸长,形似小鱼儿)、破布衫(青稞面和成面团然后擀成薄片,揪成任意形状,大小跟面片差不多,只是形状没有面片那样有规则,因为青稞面没有面筋,面实在不筋斗)、板凳腿(用青稞面和成,擀成比较厚的面饼,再切成宽约0.5-1厘米,长约两寸的面条状,俗称“板凳腿”,其实只是比寸寸面显得笨一些而已)。。。。。。。

最有特色的是当地的揪面片儿。青海人揪面片的技术很高,站的离锅远远的,揪出的面片不断的抛入沸水中,其速度可与山西刀削面高手相媲美,而且面片的大小、薄厚也很均匀。看看高明的厨师下面片真可算是一道景致!这里羊肉面片风味独特,食后令人难忘。

最令人难忘的是餐桌上的馍馍,其种类也很繁多:馒头、花卷、馓子、油条、麻花、狗浇尿(烙的很薄的饼子,油油的,香脆可口)、焜锅(俗称“锅盔”,烙的很厚很大,外酥香,内松软可口,耐存放。适于外出打工的人带。)平时食用这种焜锅,或者家里来客人了,我曾常常把锅盔切成四五厘米宽的长条儿像搭积木一样的摆起来,放在碟子里,摆在餐桌上煞是好看,让人很有食欲。

最让人忆苦思甜的是洋芋,可以说是青海人的救命饭。过去生活困顿,有些人家实在没吃的了,一天三餐以洋芋充饥。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笑话:那时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每户农家住一两个知青。一位知青说:我在房东家早上吃的是“羊”,中午是“鱼”,晚上是“蛋”。另外的其他知青甚是羡慕他的生活条件好,而结果呢,他的一日三餐是:早晨炒洋芋,中午煮洋芋,晚上杂面巴烙里下洋芋疙瘩,合起来就是洋芋蛋,而别人当成了“羊鱼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食材,自然会孕育出不同的饮食文化。

青海地处高寒,人们习惯以酒为伴,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别有一番酒趣。青海人常说:“酒是先行官,万事它为先”。说是酒与礼仪是同在的,“桌上无酒缺礼仪”,缺了酒,改行的规程没法行;缺了酒,该说的话儿没法说。青海是青稞酒的故乡,青稞酒产于互助县威远镇,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赞美语:“龙王仙丹育青稞,王母玉液酿美酒”。足见青稞酒的香醇芬芳,独特韵味。俗话说:好酒卖深巷,顾客喜迎门。威远镇出好酒,自然威名远扬,这名声就好比青稞酒的香醇,香飘四溢。周围近千百里地方的酒商闻着青稞酒香纷至沓来,驮运到各个地方去出售。

说起酒,自然要说到青海人的喝酒猜拳,这里面还包含一定的文化哩。就说说很早以前听过的喝酒唱的曲儿:一个(嘛就)麻雀一(呀嘛)一个头呀啊,两只眼睛明(呀嘛)明丢丢,两个爪爪站(呀嘛)站墙头呀啊,一个尾巴丢在个后呀头。。。。。。呵呵,这曲儿还有那么一点点押韵的味儿。酒至半酣,边喝边唱,甚是热闹。先前我也不明白他们口中喊的和手上出的拳的大小,经询问解释,后来才知道这酒令中也有代表字和词的:一心敬你,哥俩好,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七巧鹊儿探梅,八福长寿,九(酒)是好酒,十满堂。不过这猜拳中的奥妙我还是懵懵懂懂。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地饮食与其他地方的差异各有各的艳丽和风韵,愿我们的饮食文化如同青稞酒涌出仙露琼浆,馥郁芳醇,经久不绝,也为中国文化增添几分绚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30
你要看看作文书,不能抄别人的!万一老师看见了你死定了哦~~~~~~~~~~~嘻嘻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