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某个故事的读书笔记,急用。500字左右就够了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某个故事的读书笔记:
  《空城计》梗概:
  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失了街亭之后,司马懿率领十万兵马向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布置了二十来个兵士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本人端坐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领兵来到城下,面对洞开的城门,耳听诸葛亮的琴声,疑心有重兵潜伏,于是退兵而去。

  好句欣赏: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表现出诸葛亮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的潇洒风度。
  2、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多疑和对诸葛亮的畏惧。
  3、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孔明的分析十分精辟,简直就是心理大师啊。

  我的心得:
  读了这个故事令我对诸葛亮心悦诚服。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分析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变化和性情特征。诸葛亮运用空城计突围,就是他充分了解司马懿慎重多疑的性情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呈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故事告知了我们一个道理:遇事冷静,临危不惧,就有可能化险为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0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揭示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特殊关系,请简述“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一腔报国安邦的热血,他们在涿郡相遇,意气相投,三人决定结为异姓兄弟,于是他们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拜,自此之后三人便如亲兄弟一般。

2.“怒鞭督邮”第一次表现了张飞的个性特点,张飞为何鞭打督邮,请简述之。

督邮奉上面的命令来到安喜县,向刘备索要贿赂,刘备不给,督邮逼迫县吏诬陷刘备,张飞闻知大怒,冲进县衙,将督邮拖出,缚于马桩之上,鞭打督邮。

3.诸侯争霸战中,“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开篇一次精彩的战斗,请简述这一故事。

吕布是董卓部下的一员猛将,骁勇无敌,十八路诸侯部下的众将相继败阵,这时张飞冲出阵来,和吕布交锋,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关羽便前往助阵,两人夹攻吕布,却还是无法击败吕布,于是刘备出阵,三人围攻吕布,在三人的围攻之下,吕布终于败北。

4.董卓之乱中,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终使董卓,吕布反目,请简述“连环计”的具体内容。

王允先答应将美女貂蝉献给吕布,又将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董卓为了貂蝉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终于手刃了董卓。

5.“陶恭祖三让徐州”使《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智谋故事,陶谦为何让徐州,结局如何,请简述之。

陶谦因见刘备是仁德之人,决定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执意不要,于是陶谦让刘备暂时在小沛屯兵。后来陶谦病危,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病死以后,刘备终于接管了徐州。
但事实上似乎不像演义那么简单:因为曹操当时对于徐州志在必得,这对于陶谦必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执意要把徐州让给刘备,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刘备的推让,自然也是不愿使自己立于险境之中。<<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自己删删渐减应该就够了吧!
第2个回答  2011-02-19
「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