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六不准有哪些?

如题所述

防溺水做到“六不准”: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全社会都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近年遭遇意外事故死亡的青少年约8万人,位居青少年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们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天气逐渐转热,预防溺水安全问题渐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江、河、湖、海、小溪和池塘给人游泳带来欢乐和享受,也潜伏着安全危机,学生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多一分安全和欢乐,更可避免溺水带来的后悔、遗憾和悲痛。
为了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增强广大学生预防溺水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正确处理各种溺水危险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2

get必备生活常识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06-03

防溺水六不准: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扩展资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们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江、河、湖、海、小溪和池塘给人游泳带来欢乐和享受,也潜伏着安全危机,学生游泳前多一专分准备和清醒,就多一份安全和欢乐,更可避免溺水带来的后悔、遗憾和悲痛。

为了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增强广大学生预防溺水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正确处理各种溺水危险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溺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防溺水做到“六不准” :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全社会都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近年遭遇意外事故死亡的青少年约8万人,位居青少年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们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天气逐渐转热,预防溺水安全问题渐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江、河、湖、海、小溪和池塘给人游泳带来欢乐和享受,也潜伏着安全危机,学生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多一分安全和欢乐,更可避免溺水带来的后悔、遗憾和悲痛。

为了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增强广大学生预防溺水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正确处理各种溺水危险事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0

防溺水安全“六不准”的内容是: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教育部结合热天发生的溺水事故,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六不”,坚决预防学生溺水。

扩展资料: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2、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3、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4、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5、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六不  百度百科_小学生安全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