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怎样与网络书店进行竞争

实体书店怎样与网络书店进行竞争请做详细的阐述!

实体书店的成本,一直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场所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税收,都逼得实体书店对资金斤斤计较。偏偏卖书又不像卖羊肉串那样利落,书籍销售流通慢,占用的资金还多,想做大规模,连仓库都租不起。这个时候,网络书店又杀出来,新书刚上架,就能打六七折,把顾客全抢跑了。

不少人都把网络书店看成实体书店的最大杀手,包括经营实体书店的业内人士,也哀叹网络书店低价政策毁了自己。但网络书店为什么敢这么干?一是规模做大了,可以取得相对便宜的仓储物流成本;二是网络书店敢向出版商压低进货价格,读者最终拿到了便宜的书,网络书店并不赔,赔的是受到压榨的出版机构和作者;三是网络书店不怕赔钱,它们能获得融资,甚至获得国际资本,大把烧钱,就是卖书赔了,别的地方也能赚回来,它们赔得起。

在这种情况下,几百万的扶助资金,对实体书店恐怕根本算不了什么,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拿这笔钱去和金融大鳄拼命,几乎是以卵击石。一些实体书店开始想别的办法,比如搞搞小情调,开开咖啡厅,一方面吸引顾客,另一方面还可以拿卖饮料的钱补一下卖书的亏空,觉得只要收支平衡就能扛下去——但这就不算卖书了。

读书人不爱逛实体书店吗?未必这样。三联书店不打烊,15天夜间销售额达到36万元,这个数字就很让人受鼓舞。上周在朝阳公园举办的书市,周末下雨,依旧人流如织,上到老翁老妪下到孩童,都在体会淘书之乐,一些摊点还得限流,这说明喜爱逛书店书市的人并不少。

看着书市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群,就会生出一个疑问来:去逛实体书店的人,真的需要在那里喝咖啡吗?完全不是。也许他们只要一瓶矿泉水就够了,有钱不如更多地买书。给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得看读者最需要什么。一些知名书店的顾客,都是远道慕名而来,有的人逛完书店,也许还要逛一逛商业街和风景名胜,这就注定他们不可能买更多的书,因为根本拎不动。实体书店有搞装修玩情调的钱,为什么不开展快递业务呢?读者选好书,把地址留下,书就会寄到读者家中,这难道不是一种服务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