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作于白居易长庆三年或四年春任杭州刺史时。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而得名。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前后衔接非常自然。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意为: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西边,湖水新涨与岸相平,与低垂的云气连成一片。孤山在西湖之中,把西湖隔为里外二湖,山上有寺,名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建造。其地清幽秀丽,为湖中登览胜地。贾亭,是唐朝人贾全任杭州刺史时建造。开端一句点明了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第二句写诗人瞭望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天空云气低垂,接近水面,所以说“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见几处早春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之树,衔泥筑巢的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气象。黄莺儿是春天的歌手,燕儿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来。所以人们常用“莺歌燕舞”、“叶绿花红”来形容春天的景象。“争暖树”、“啄春泥”准确地写出了早春乍暖还寒的季节特征,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几处”、“谁家”也把握住了早春鸟儿活动的“度”,使人联想到齐已《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一枝”的妙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初平”、“几处”、“谁家”、“渐欲”以及“才能”等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使人联想到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的“春”景,既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不可捉摸,也不是“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春意阑珊,它只是给人一个信息:这里很快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刚被披上春天的外衣的西湖,被诗人把握得恰到好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为:最喜爱湖东一带的美景,在那绿杨阴里的白沙堤上观光让人留连忘返。诗人信马而游,从孤山寺一带来到湖东白沙堤,岸边的野花,路上的嫩草,堤两旁的绿树,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冬天过后的春的气息,冗务之余的赏春的愉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2] [3] [4]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4] [5]
摘自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