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第一遍喷药时,为什么将营养肥稀释然加杀菌剂?

如题所述

花生三次药主要含有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叶面肥。比如常用的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苯丙环唑、噻呋酰胺、甲巯咪唑,杀虫剂如虱螨脲、阿维菌素、钼肥、磷酸二氢钾、钙螯合物、硼砂、油菜素内酯、烯效唑等。每次药的处方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跟最佳使用时间有关。吡唑醚菌酯、恶霉灵、阿维菌素、钼肥均可。连作地花生出苗后死亡,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病菌增多,根腐病发病率高。而且苗期根瘤菌尚未完全形成,苗期喷施钼肥对后期增产有很大帮助,所以第一次喷施可在苗期至开花前进行。

主要用于防治旺长期病害,使用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烯效唑、螯合钙和硼肥。很多农民对第二种药的喷洒时间存在争议,目前仍处于开花后期。旺控的目的是防止后期倒伏,控制地上部分的过度生长。如果在下一针期使用,不仅会抑制植物的生长,还会防止花针扎入土壤,反而会降低产量。第二剂药可用于花生开花后期,期间雨水多,易发生白丝病。同时喷施钙肥和硼肥,为后期荚果生长奠定了基础。花生植株长势不好,就没有倒伏的危险,也不需要控制旺长。第二次只使用防病和营养肥,喷洒时间要适当提前。吡唑醚菌酯、苯丙甲草胺、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常用于防止后期早衰和促进荚果膨大。因此,第三种药物可用于花生荚果膨大期,几乎在收获前20天。

为了有效提高花生产量,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配方,在合适的时间使用。第一次是从苗期到开花期,第二次可以在开花后期,第三次是在收获前20天。实际上,根据花生的生长规律,花生高产三次药是在花生关键时期,按照前促(多花多针)、中控(控旺促针)、后护(保护根叶不早衰、增加籽粒饱满度)的管理理念,喷施肥料+农药+调节剂的增产包。第一次用药——提早开花,促进分枝,开花,增加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开花的数量,花生花期很长,但真正决定花生产量的是开花成针的第一、二、三对侧枝的数量。所以第一对侧枝在开花初期开花,这是决定花生开花多少的关键时期。

建议噻呋酰胺+0.01%油菜素内酯10ml+苯醚甲环唑+硼钼20ml,加水20kg,可使花生多开花,提高授粉率,增加座果数,为花生高产奠定基础。这个时期是决定花生果实产量的关键时期。同时要注意补钙,增加多仁水果的数量。添加花生旺长控制剂和杀菌剂,控制茎叶过度生长,促进养分从茎叶向根系转移,防治花生叶斑病、白腐病等病害。添加液体钙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花生双仁果,使花生饱满。建议农民用水20 kg喷洒thifluzamide+5%烯效唑20ml+吡唑醚菌酯+磷酸二氢钾100g+液体钙镁20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4
是因为植物中会有一些其他的细菌,为了保证这个施肥的效果,需要进行杀菌,其实也是为了保证植物能够更好的吸收,符合正常的一个营养标准。
第2个回答  2021-05-24
是因为这种营养肥的浓度过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稀释,然后再加杀菌剂。
第3个回答  2021-05-24
是为了让花生不容易长虫子,可以让它更好的生长,不受虫子的侵害,并且这样的花生长出来也非常的饱满。
第4个回答  2021-05-24
因为这样可以让花生更加的有营养,而且可以做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并且可以让花生以后的产量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回答